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姚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11月生,2019年12月去世,江苏省江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顾嘉生,工旦行,兼演小生。锡剧姚派艺术创始人,被誉为“锡剧皇后”。吐字清晰准确,嗓音甜糯柔美,运腔华丽典雅,表演深切细腻。主要代表剧目有《庵堂认母》《拔兰花》《红色的种子》《红楼梦》《双珠凤》等。1954年进京主演《罗汉钱》,为锡剧首次赴京演出。曾多次为外国元首演出并受接见。1954年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主演...
查看更多
沈佩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4年10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承锡剧名家王玲娣、陈媛媛。工花旦,沈派唱腔创始人。台风淡雅细腻、含蓄隽永。以假声结合颤音形成特色唱腔,音质纤丽,音色甜美,刚柔相济,声情并茂。代表作有《三看御妹》《红楼梦》《救风尘》《庵堂相会》《孟丽君》《孟姜女》《嫁媳》《玉蜻蜓》等。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主演《救风尘》,代表江苏省参...
查看更多
王兰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8月生,2019年7月去世,江苏省武进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锡剧名家汤国祯、缪秀锦。工花旦,锡剧旦行王派艺术创始人。唱腔优美、沙糯动听、花腔奇特,被专家学者称为别有韵味的“云中月”。台风飘逸舒展、细腻动人,被誉为“苏南梅兰芳”。代表作有《双推磨》《玉蜻蜓》《嫦娥奔月》《孟丽君》《珍珠塔》《吹灯试笔》《显应桥》等。个人及代表作《双推磨》先后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戏...
查看更多
倪同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8月生,江苏省靖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从周菊英、邱培南、吴丹萍等名家,又拜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兰英为师。工旦行,嗓音清亮宽厚,共鸣丰满,行腔风格独特,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倪派唱腔”。代表剧目有《双推磨》《海岛女民兵》《沙家浜》《红色的种子》《刘胡兰》《孟姜女》《绣荷包》《玉蜻蜓》《南归记》《珍珠塔》等。作品《玲珑女》获全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个人获最佳女主角称号。曾获...
查看更多
裔小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6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师承淮剧演员筱惠春,11岁进入上海市竞成淮剧团当学员,17岁成为浦光淮剧团主要青年演员,主演过《秦香莲》等当家戏。在实践中,向当时在淮剧界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筱文艳、马秀英、武筱凤等老师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注重对淮剧唱法的研究,将沪剧、越剧、评剧的唱腔技巧吸收到淮剧唱腔中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唱法。代表作有《柳燕娘》《吴汉三杀》《玉杯缘》《秦香莲》等。其...
查看更多
张云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4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7岁随父登台。初学京剧,师承京剧演员姜文奎。1942年起改唱淮剧,师承淮剧演员单连奎。工老生兼红生、黑净。大胆吸收京剧“麒派”艺术,表演稳健、凝重、自然,唱腔音色洪亮宽厚,有“钢喉铁嗓”之称,且有创新精神,注重人物内心刻画。1956年参与组建江苏省淮剧团。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枝》《赞貂》《关公辞曹》《斩颜良》《舍妻审妻》等,其中...
查看更多
赵贵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3月生,吉林省农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龙戏代表性传承人。黄龙戏戏曲音乐作曲第三代传人。出身于民间艺人家庭,从小随父学习民间鼓乐艺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本地老艺人的帮带下,潜心钻研黄龙戏音乐及其基调音乐——本地“地蹦影”音乐。在充分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把黄龙戏唱腔音乐丰富成为独具艺术魅力和地域文化色彩的地方传统戏曲音乐品种。独立创作了大型黄龙戏、辽剧等音乐作品四十余部,先后推出了大型黄龙戏辽...
查看更多
赵有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4月生,2013年3月去世,辽宁省海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城喇叭戏代表性传承人。1946年开始从艺,先后师从李显贵、李鹤龄。1953年到1960年间曾在鞍山戏曲会群众曲艺社、海城评剧团担任喇叭戏演员。1960年后回家务农,但经常在当地演出。工旦角,扮相俊俏,真假声并用,嗓音清亮,表情生动。改编过多部海城喇叭戏剧本,如《白蛇传》《杜柳姻缘》《鞭打芦花》等。经常受当地文化部门邀请对年轻演员进行表演指导和示范。所教授的徒弟多...
查看更多
李英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3月生,山西省猗氏县(今属临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眉户(运城眉户)代表性传承人。1954年参加临猗县眉户剧团,曾受吉志林、孙官印、田郁文等人指导,先后师从李卜、闫志杰等名家。从艺五十多年来,演出剧目二百余出,塑造了诸多现代农民模范与大小反面人物,表演贴近生活且风趣幽默、刚正爽直,唱腔浑厚流畅、委婉动听,善用托腔刻画人物,主演的作品《一颗红心》《涧水东流》《唢呐泪》等被拍成戏曲艺术片,家喻户晓。“探槽”等经典唱段在民间广...
查看更多
李仙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2月生,2020年4月去世,山西省黎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落子代表性传承人。14岁进入县剧团开始学戏,师承赵远枝、靳见文等艺人,主攻丑角。语言幽默,动作滑稽,在传统表演基础上,不断吸收姊妹剧种表演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十五贯》中娄阿鼠一角,以独创的专用脸谱、“形神兼备”的表演,塑造出一个贼头贼脑的反面形象,成为舞台经典。代表作品有《狸猫换太子》《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近年来,帮剧团排戏、把关,向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