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21)
机构
(0)
政策
(2)
资讯
(169)
清单
(91)
资源
(23)
学术
(35)
百科
(0)
其他
(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秧歌(胶州秧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胶州市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
高跷
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
查看更多
秧歌(鼓子秧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商河县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
高跷
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
查看更多
秧歌(抚顺地秧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抚顺市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
高跷
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
查看更多
秧歌(昌黎地秧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昌黎县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
高跷
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
查看更多
西坪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西峡县 西坪民歌是西坪群众集体创作、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西坪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南边缘,西坪民歌即在这一区域内的木家岈、西岗、东官庄、操场、德河等二十个村落之间流传,影响及于豫、鄂、陕三边百公里的区域范围。 西坪民歌源于汉代,它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绵延不断,形成了独特的民歌体系。西坪民歌包括大对花、小对花、陪郎、留郎、拜年调、绣荷包、采茶曲、石榴烧火、四六句等三十多个调门,其中含有劳动歌、时政...
查看更多
李阳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6月生,湖南省汨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代表性传承人。长乐镇下市街故事会第十八代传人。6岁时便在父亲李端智创作的故事中做小演员,10岁开始跟随叔父李端信学习踩
高跷
,后师从李耀南、李长根、周金安等民间老艺人。踩
高跷
的最高纪录达4.2米,并能做出扭、跳、弯腰、后仰等各种高难度动作。同时,还掌握了得胜令、长鼓溜子、狮子滚球、金蛇狂舞、喜鹊噪梅五种打击乐套路和一百四十多个戏剧人物化妆技巧,以及四百多个历史典故...
查看更多
巨海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4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高跷
(苦水高
高跷
)代表性传承人。1969年开始学习高
高跷
,坚持苦练数年,技艺不断提高。1974年后,利用闲暇组织踩
高跷
参加文化活动或社火表演,集管理、训练和表演于一身。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把跷腿由2米增至3米多,更突出了高
高跷
高的特色。2009年以来,先后多次策划、组织和指导苦水高
高跷
参加全国及省内多种表演活动。曾获得文化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卫平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3月生,河南省沁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高跷
(高抬火轿)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随艺人刘凤楼、张生明学习踩
高跷
抬火轿,并作为主抬轿手上阵表演。不仅掌握了高超的表演技艺,更勇于继承和创新,将0年8米
高跷
逐步提高到1年5米高度,从肩抬改为头顶,从单一前后行走改为前后左右转弯行进。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保持项目本真性基础上丰富了高抬火轿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多年来,坚持培养新生力量加入表演队伍,使该项目焕发生机。
查看更多
王宗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8月生,山东省新泰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高跷
(独杆跷)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伯父学习踩跷,在
高跷
演出中,常常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在丰富独杆跷高难度动作和优美观赏性上下功夫。经其研究挖掘,单腿跳跷这种已失传的技艺又重现光彩。在《刘海戏金蟾》这一独杆跷经典剧目中,能扮演刘海做双踩、单踩、交叉踩、左单踩、右单踩、蹦跳踩等高难度动作,每次演出都赢得观众的热烈喝彩。为独杆跷的表演、挖掘和传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曾先后三次参加山东...
查看更多
张中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5月生,辽宁省大洼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高跷
(上口子
高跷
)代表性传承人。受父母影响,自幼喜爱
高跷
艺术,18岁起跟随杜显文、肖洪勋、齐守忠、仉振合等老艺人学习
高跷
技艺,并逐渐成长为上口子
高跷
的第六代传人。年轻时主攻“俊生”,扮相俊美喜庆,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东北汉子热烈奔放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接任上口子
高跷
会首后,逐渐将重心转向
高跷
艺术的传承和队伍培养上来,不仅注册成立文化艺术团,还自费筹建传习所,定期开展传统
高跷
...
查看更多
1
20
21
22
23
24
3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