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30   星期二   农历八月初九   秋分 秋分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渝中区      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的医术,自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始,迄今约三百五十年,传承了十五代。   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刺血术包括放痧法、刮痧法、揪痧法、挑疳法、药针法、火针法、放血法、双针一罐法等。火熨术包括滚蛋法、烧灯火、扑灰碗、趟热敷、滚药包、蜡灸、火酒法、艾灸法等。   刘氏刺熨疗法有理论依据,专科疗效,临床针对性以及操作隐秘性和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是中国...
查看更多
针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
查看更多
针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流传于我国西北的陕、甘、宁、青等省区,具体包括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区,宝鸡市眉县、渭南市华县、铜川市耀州区,甘肃省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青海省西宁市等。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乡间名医马六懿先生所创。经过马氏家族六代人传承,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自马六懿始创至今,马氏膏药始终秉承“仁心孝世”的祖训,继承传统制膏技艺之大统,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天然草药为主材,将太白山草医炮制草药的技艺及道家炼丹术,融入马...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仙膏制作技艺是广育堂流传下来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流传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历史上广育堂的良方精药行销大江南北,多地都有其分号。广育堂二仙膏用户遍及邻近市县及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河北、东北等多个省份及地区,产品远销东南亚。  广育堂二仙膏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选用药材道地,炮制得法,制作精细,技艺精湛,以“上医治未病”理论为支撑,讲究滋补强身、阴阳调和。所制广育堂二仙膏可调节气血平衡,兼具扶正祛邪的功效,既能治病又能保健,为养生良品。 广育堂在实践中...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历史悠久,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之一。鸿茅药酒始制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创始之初便为边塞百姓疗伤治病。1962年,国营鸿茅酒厂挂牌成立。2006年,企业改制后鸿茅药酒逐渐行销全国各地,还远销国外。 鸿茅药酒配制技艺秉承“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的大方复治原则,是“走西口”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蒙、汉医药文化融合的精髓。鸿茅药酒以人参、何首乌、芪、地、红花、藿香、菟丝子、山茱萸、肉苁蓉、麝香等67味中药材,加白酒、赤糖、冰糖等辅...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舌丸制作技艺这一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主要流传于山西省新绛县一带。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山西绛州城开设德义堂药铺。利用绛州商业重镇的优势,德义堂点舌丸等药品远销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内蒙古等地,享有盛名。现点舌丸销售已覆盖全国各地。 点舌丸,又名“梅花点舌丹”,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传统中药,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德义堂点舌丸制作技艺配伍神奇,工艺独到,技法经典。其配方由牛、麝香、西红花、血竭、蟾...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誉远安宫牛丸制作技艺是世代传承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主要流传于山西省太谷县广誉远。广誉远创建于1541年,自创并传承着多种时疫病防治配方及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以广誉远特有技艺制作的安宫牛丸曾畅销于广东、福建等南方省市。同时伴随着晋商兴盛,流传到陕北和内蒙古。后经在武汉汉口、祁州(今河北安国)、禹州(今河南禹县)、广州、重庆、山东烟台、陕西西安等地广设分庄分号,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并于1916年正式成立香港分号。目前其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广誉远...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金牛眼药制作技艺流传于河北省定州市。清康熙年间,张齐珠在定州城内十字街北路东开设张齐珠金牛眼药铺,因药铺柜台摆放木雕金漆小牛做店标,故其制售的眼药被称为“金牛眼药”。后药铺在北京市,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山东省济南市等地开设分店,金牛眼药制作技艺随之流布开来,目前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各地。 金牛眼药制作技艺组方来自张齐珠的亲传秘方,主要由张氏家族代代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金牛眼药属纯中药制剂,采用珍珠、麝香、熊胆、冰片、朱砂等九味名贵药材制成,其生产...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作为一种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诞生于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膏剂生产而闻名国内外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其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京万红软膏作为外用纯中药制剂,是国家秘密级技术保密品种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其组方由连、柏、芩、乳香、没药等34味中药组成,是以蜂蜡、麻油为基质,经传统特殊工艺制成的油膏剂,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可用于水火烫伤、烧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京万红软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