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同铜器制作技艺是山西省大同市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传统铜器制作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大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铜器制作和贸易中心,历史上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主要集中在大同市铜匠街,这里汇聚了众多铜匠,形成了特色的铜器制作产业集群,如今这一技艺已流布到大同市区周边,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市。 大同铜器制作材料为红铜、铜、青铜、响铜、白铜等优质铜,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颇为精美。其工序繁复,先是选料,然后将铜块用榔头频频敲打,打后又烧,烧后再打,直到成形,再用旋来磨...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是流行于广东省潮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以特殊的陶瓷颜料在花瓶、笔筒、挂盘、瓷板画等瓷器上彩绘,并进行烧制的陶瓷制作技艺,流布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高陂县等地。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以彩绘闻名于世,题材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图案类等,表现形式有诗画、开光、满彩、金地万花、图案花边、通景式等。所绘器具主要是白胎瓷器,所用毛笔种类近二三十种,如眉笔、洗笔、苔笔等,辅助工具为铁笔、竹笔、棉球、海绵、擂槌及擂钵等。潮...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邢瓷因窑口产地在古代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附近)而得名,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是指源于邢窑而产生、传承、发扬的陶瓷制作工艺。历史上,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存在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中南部地区和内丘县中北部,近些年,内丘县和邢台市区也开始烧制邢瓷。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复杂,分为化妆白瓷、透影白瓷制作,亦有刻划花、雕塑、印花、贴花装饰工艺,三彩品种烧制技艺,以及匣钵烧瓷技艺。邢窑烧制技艺采用大比例硬质原料(长石、石英石等)降低含铝较高的高岭土含量,坯料配制合理,含铁量低。利用...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浦区      石库门里弄民居因其乌漆厚木大门由花岗岩石板条组成的门框紧箍,又因如官府仓库而得名。最早的石库门为上海宁波路兴仁里,建于同治十一年(1872),至今已有130年历史。石库门是近代70%上海市民的基本民居。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在建筑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的建筑格局继承了江南民居传统中轴线的形式,外墙为不施粉刷的清水砖墙,屋顶覆盖青瓦,风格慧洁、朴实。石库门位于中轴线起点中央,纵深相继为天井、客堂和东...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嘉兴市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发祥于浙江省嘉兴,并辐射至长三角流域,是中国传统食品制作技艺的典型代表。   民国初年,张锦泉在嘉兴城区北大街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因粽子外形和口味独特而深受欢迎。1921年,张锦泉在嘉兴城内张家弄口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并凭借着精湛的制作技艺逐渐驰名江南,被誉为“粽子大王”。   五芳斋粽子的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选料、浸米、煮叶、制馅、打壳、包裹、扎线、烧煮等36道工序,并形成...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市仿膳饭庄是经营宫廷风味菜肴的中华老字号餐馆,位于北海公园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1925年由原清宫御膳房的几名御厨创办。“仿膳”,意为专门仿照宫廷御膳房的方法制作菜肴和点心等食物,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   仿膳饭庄是清廷御膳的研究整理、继承创新、经营保护单位,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始终保持了宫廷风味的特色。为了挖掘和研制宫廷名菜,仿膳饭庄派人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在浩繁的御膳档案中...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鼎市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处于闽浙交界地区,其独特的海拔、地势、土壤和气候环境,具有适宜白茶生产的自然条件。   福鼎太姥山是白茶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唐陆羽《茶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专家认为即福鼎太姥山。明代田艺蘅《煮泉水品》认为:“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对鲜叶采摘标准与制茶工艺,被认为是白茶制作的雏形。   现代白茶工艺盛于清代福鼎,清周...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笔,又名“汪伯立笔”“新安笔”,徽州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今安徽省山市)而得名。徽笔制作技艺是以精细选料、复杂工艺著称,制作出以“尖、齐、圆、健”四德闻名于世的徽笔的传统技艺,主要流布于安徽皖南一带,包括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婺源等地。 徽笔具有含墨量多、易开合、善控制墨液、宜书宜画的特点,并能充分体现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效果。徽笔制作讲究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选料大致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笔头材料的选择,一个是笔杆材料的选择。笔头的选料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浦区      毛笔制作工艺非常繁复细巧,一支毛笔的制作要经过从选毫到刻字等五大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是以开创人周虎臣的名字命名,并由周虎臣笔墨庄(笔厂)在三百多年时间内积累而成的。   1694年,周虎臣后裔从江西到苏州开设周虎臣笔墨庄。上海开埠后,周虎臣笔墨庄又于1862年由苏州迁移到上海浦区。1958年,它前后合并上海十家著名笔墨庄,成立老周虎臣笔墨庄。1987年企业扩大规模成立了上海老周虎臣笔厂...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石屏县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为云南省石屏县岳家湾村抗金名将岳飞后裔岳永兄弟特创,历来为岳氏独家经营。   历史上,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乌铜走银是以铜、金等贵金属为原料,按一定比例熔化后做成坯,在坯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金)走入细密的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再用祖传工艺使底铜变成乌黑色,透出银(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