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稷山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以合成的金银泥涂抹在器物表面后形成金膜或银膜,再经玛瑙刀轧光,并结合锤碟刻镂等多种手工技艺制作精美饰物或器皿的传统技艺。这种鎏金细工制作技艺发源于山西省稷山县坞堆村一带,目前辐射晋、陕、豫
黄
河金三角、河南三门峡、陕西省渭南潼关等地区。 稷山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鎏金分为整体鎏金与局部鎏金两种形式。整体鎏金多为仿金首饰或神佛造像,旨在表面观感以假乱真;局部鎏金主要源于装饰需要,须根据主题取舍,制成品主要为宗教法器、造像等。这一技艺主要用于...
查看更多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黄
浦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门制作金银器物的传统工艺,所制的金银器物主要用于室内陈设欣赏,亦兼有实用功能。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已形成完整的金银制作手工艺,至明清时期,珐琅、景泰蓝工艺的运用促进了金银制作的发展,使得造出的金银器物更加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上海老字号银楼老凤祥、南京宝庆银楼的制作技艺和江都金银细工技艺在这一行业中最为著名。 创始于清代道光...
查看更多
黄
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招远市 山东省招远市是我国最大的
黄
金采冶基地,境内
黄
金矿脉遍布。2002年1月,招远被命名为“中国金都”。招远的
黄
金采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已很兴盛。
黄
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是招远人民的发明创造,自宋代传承至今已逾千年。
黄
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采用铁锤、石臼、石磨、石碾、溜槽、簸箕、陶尊(或坩埚)等为工具,整个生产流程包括破碎、磨矿、拉溜和熔炼等工序,全部以手工操作。这一古老的采冶技艺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的...
查看更多
滩羊皮鞣制工艺(二毛皮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将滩羊羊羔皮毛,经手工精制而成的裘皮,称为“二毛皮”。滩羊皮鞣制工艺就是宁夏人民精细加工制作二毛皮的传统技艺。这一技艺主要流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青铜峡市、银川市的永宁县、银南地区的盐池县等地。 二毛皮制作的坎肩和大衣等是回族在冬季的高档衣着,制成品包括男女式二毛皮大衣、坎肩、皮褥以及沙发靠背、坐垫、脚垫、床罩、披肩、围脖等,有不会生虫、变形、掉色的特点。滩羊皮鞣制工艺工序有50多道,主要包括:选材,选宁夏本地出生30到40天滩羊羔取皮;撒盐晾晒,将...
查看更多
滩羊皮鞣制工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交城县 交城滩羊皮是山西省交城县加工鞣制的名贵裘皮品种,因以陕甘宁和青海地区戈壁滩的滩羊皮为原料而得名。滩羊皮鞣制起源于明代中叶,1937年日寇侵犯华北时因遭破坏而停产,前后达四百余年。 交城滩羊皮的鞣制技艺较为复杂,完全依靠手工操作,有洗、泡、晒、铲、钉、鞣、吊、压、裁、缝等20道工序,鞣制过程中需加入
黄
糜(和黍同类的谷物)、皮硝、皂角等辅料。生产出的成品精美绝伦,价格昂贵。 交城滩羊皮质地细润轻柔...
查看更多
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手工羊毛栽绒地毯织造技艺是我国富于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它将羊毛线盘绕起来打成结扣,栽在由经纬棉线交织而成的地毯底基上,以形成高出的绒面。我国以羊毛线编织地毯约始于新石器时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和民丰县汉墓出土的双股羊毛线栽绒地毯来看,东汉时期地毯编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宫廷和富豪宅第均铺设地毯。元代,受蒙古族生活方式影响,宫廷设置剪毛花毯作坊等。明清两代,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北京...
查看更多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 艾德莱斯绸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著名的民族工艺品。该县的吉亚乡和布亚乡是艾德莱斯绸的重要发源地。 艾德莱斯绸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黑主色类绸,图案纹样主要有耳坠、流苏、栅栏、公羊角、镰刀、花卉等;二是红主色类绸,图案纹样主要有梨、苹果、锯子、木槌、植物叶、小花、热瓦甫琴、巴达木杏等;三是
黄
主色类绸,图案纹样主要有苹果、木梳、链条、栅栏、巴旦杏等;四是莎车类绸,色与色之间彼此相隔,形成多组合形式...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以棉花为原材料,通过多道工序手工纺织成带有规律经向条纹土布的传统手工艺。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广泛流布于河北省威县境内各乡村,及周边广宗、邢台、南宫各县,影响达邯郸市及各县以及相邻的清河县。 威县土布做工精细,品种多样,纺织纹样、图案非常丰富,包涵喜庆、吉祥、富贵的寓意。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工序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浆线、染线、络线、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这些工序涵盖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成品织造的全过程,体现了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的复杂性和精细...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 我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
黄
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河北省魏县的传统纺织技术工艺比较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十二道工序。决定纺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确定...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魏县 我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
黄
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河北省魏县的传统纺织技术工艺比较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十二道工序。决定纺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确定。缯有二页缯...
查看更多
1
289
290
291
292
293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