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线狮(草塔抖狮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线狮(草塔抖狮子)是一项有机融合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的传统游艺娱乐项目,流布于浙江省诸暨市以及绍兴市、金华市、丽水市等邻近市县,以诸暨市草塔镇前店村为代表。 抖狮子源于清朝。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裔)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裔)因战乱先后逃居草塔,但彼此不合,尤其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不休,直至清朝时期因官府介入才逐渐平息。借此良机,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受斗岩石狮启发,提议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组织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里和...
查看更多
宁德霍童线狮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宁德市 霍童线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 据历史传说,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
黄
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明代中后期以来,霍童线狮成为当地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狮表演之前,从舞台制作、灯光效果配置到绳子布...
查看更多
天桥中幡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幡是旗的一种,尺寸有大小之别。中幡,其主干是一根9米左右的粗竹竿,竿顶悬挂一面0.5米宽、5.5米长的长条锦旗,旗面绣有吉祥图案和祝福用语,因此又称标旗。耍中幡、舞中幡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杂技项目,北京天桥中幡表演最为有名。 耍中幡源于晋朝军中。幡旗形制壮丽,标题清晰,常常用于仪仗活动。旗手耍弄幡旗,能尽显武勇与智慧,因此中幡曾是清代朝佛、庆典等走会活动的必备项目。走会中各个团体都有自己的标旗,竞相演练耍幡高...
查看更多
聊城杂技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当时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聊城杂技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杂技马戏得到初步发展,到汉代已经基本成熟。三国时期,杂技马戏在聊城的东阿一带已很盛行,成为一种以杂技为主兼有其他技艺的表演形式,东阿王曹植曾以“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的诗句来描述这种状...
查看更多
河州平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临夏市 河州平弦是主要流传于古称河州的甘肃省临夏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曲艺品种。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三弦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唱腔结构为曲牌联缀体。唱词文雅秀丽,曲调丰富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表演者多属文人雅士或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民间艺人。 20世纪末期以来,河州平弦的演出极度萎缩,老艺人相继谢世,爱好者青
黄
不接。目前整个临夏地区的河州平弦艺人所剩不足十人,很多唱本也已失传,濒危状况令人担忧,亟待采取有力措施予...
查看更多
渔鼓道情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萧县 渔鼓道情广泛流行于安徽全境,简称“道情”,尤以萧县和界首最为盛行,且形成了各自的分支与流派。其中,萧县的一支受邻近的山东同类曲种的影响较大,唱腔为板腔体,依表现功能和演唱流派有“寒腔”和“花腔”之分;界首的又称“坠子嗡”,唱腔多插曲牌,包括《满江红》、《倒卷帘》等“上韵”和《银纽丝》、《走码头》等“下韵”。表演形式多为一人自击渔鼓和简板自行伴奏说唱,以唱为主,兼有说白。 渔鼓道情的传统节目有长篇的《金鞭...
查看更多
曲沃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曲沃县 曲沃琴书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曲沃县及其周边山、陕、豫三省交界地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表演时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击节伴奏,故旧称“鼓儿书”或“铰子书”。一般认为是清代道光年间由河南南阳传入当地的“越调”(也作“月调”)与当地的方音和小调结合发展演变而成,至今约有一百三十年左右的历史。 曲沃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曲沃方音。早期多为一人手拿梆子自行伴奏,采用曲沃当地方音坐着说唱,也...
查看更多
长子鼓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长子县 长子鼓书是形成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且采用长子一带的方音表演。通常以单人敲击书鼓和简板并自拉二胡伴奏的演出居多,后来也出现有双人或多人分持不同伴奏乐器配合说唱的演出情形。20世纪中叶以来,除老艺人外,多用地方官话表演;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流水板、数板、垛板、悲板等;伴奏乐器除书鼓、简板和二胡外,还有采用竹板、板胡、低胡等的情形。伴奏方式为间奏式,即演唱时不伴...
查看更多
金钱板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万州区 金钱板是川渝两地民间传统说唱曲艺品种之一。由快板、莲花闹演变而成。金钱板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新的发展期,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 金钱板表演的道具是三块小竹板,在最初的表演中,小竹板孔中穿上铜钱,除竹板敲打之声,还能听到铜钱相互碰撞的声音。后来,为了便于制作,人们在金钱板的道具制作过程中取消了铜钱,金钱板就成了三块小竹板。 金钱板表演以打、说、唱、演四种表现形式为主,演出由一人或数人进行...
查看更多
山东落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单县 山东落子一名“莲花落”,流传于山东及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因以俗称“光光”的单页大钹和竹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又有“光光书”的别名。它源于隋末唐初僧侣募化时演唱的“散花乐”,至宋代演化为乞丐歌唱的莲花落。明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叙事莲花落,入清后达于鼎盛。 山东落子曲调质朴无华,风格粗犷豪放,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其流行地域、语言、唱腔的不同,山东落子可分为“南口”、“北口”和“东口”三种。南口落子流传于...
查看更多
1
310
311
312
313
314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