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禹的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鲧禹治水神话,已有几千年流传史。其主要内容是:“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禹在治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天问》王逸注)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将禹奉为神灵,且全民族对其顶礼膜拜者,仅见于羌族。禹被羌族人民视为自己民族的保护神,羌族地区被视为大禹故里。史书有“禹生石纽”的记载...
查看更多
桐城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桐城市      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歌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明代桐城时兴歌(情歌)流布于湖北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以独特的七言五句体式、婉转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著称,在流行地广泛传唱乃至刊布成帙。桐城歌是安徽歌谣盛行时期的主要民歌,其影响遍及湘、鄂、赣数省和浙西地区,对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桐城歌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其歌体、艺术风格具有鲜明...
查看更多
木兰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      木兰传说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人物传说,北朝无名氏编写的民歌《木兰诗》(或称《木兰辞》)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戍边的故事:“旦辞爷娘去,暮宿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河流水鸣溅溅。旦辞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一千多年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在我国民众中,历久...
查看更多
木兰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陂区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传奇女杰,木兰传说包括《木兰出世》、《少年木兰》、《替父从军》、《塞外立功》、《辞谢封赏》、《回乡团聚》等故事。该传说至今已流传千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物、地名、建置、物产、风俗、宗教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民间文学的诸多领域,传播广泛,不仅国内各地有诸多演绎,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木兰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表现了效忠国家、爱家敬长、追求平等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学、民俗...
查看更多
木兰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虞城县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传奇女杰,木兰传说包括《木兰出世》、《少年木兰》、《替父从军》、《塞外立功》、《辞谢封赏》、《回乡团聚》等故事。该传说至今已流传千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物、地名、建置、物产、风俗、宗教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民间文学的诸多领域,传播广泛,不仅国内各地有诸多演绎,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木兰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表现了效忠国家、爱家敬长、追求平等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学、民俗研究价...
查看更多
徐福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岛区      徐福传说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民间传说,长期以来流传在沿海一带的民众当中。徐福,字君房,秦代方士,琅琊人,其于公元前219年和前210年,在琅琊台两次上书秦始皇,为其入海寻求神山仙药。公元前210年,徐福率3000名童男女和五谷百工由琅琊台下的琅琊港扬帆启航东渡日本,一去不返。两千多年以来,这一传说以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形式口耳相传,世代流播。徐福传说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特别是这些传说中的...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金华市      初平(大仙)传说流传于浙江省金华市一带,由有关初平修炼得道和惩恶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传奇性故事构成。初平(大仙)传说与金华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受民众喜爱,千百年来传承不衰,并流传至港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成为联系和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的重要纽带。   初平(大仙)传说历史悠久,从目前可考材料看,它大约出现于东西晋之交。初平(大仙)传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奇...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张掖市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及宋代说经演变而来,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农村中广为流传。   河西宝卷受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教义,还有大量非宗教的民间神话、传说、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多表现惩恶扬善、忠孝仁爱等传统道德教化内容。现已搜集到的河西宝卷达七百种以上,去其重复,得宝卷一百一十篇以上。其中的大多数是从中原传来的,在河西流传过程...
查看更多
董永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丹阳市      董永传说渊源久远,是当代中国最为流行的传说故事之一,在江苏省丹阳市也得到广泛传承。相传董永是丹阳延陵人氏,家境贫寒,侍亲至孝,因老父亡故无棺木下葬而卖身为奴。他的孝行感动了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于是七仙女私自下凡,在槐荫树下与董永结为夫妇。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共同偿还了债务。不料,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后,派天兵天将把七仙女捉回天庭,从此,这对天上人间的爱侣被生生拆散。后来,七仙女在天上产子送达人间,董永抚养长大...
查看更多
董永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孝感市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