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崖州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由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成果可知,一万年前已有“三亚人”在这里生息。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流一带)。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格式影响的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当与寺庙中的念诵吟...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梅州市      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市境内6县1市1区近500万人口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它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流播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   梅州客家山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   梅州客家山歌共有腔调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
查看更多
兴国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兴国县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在兴国城乡村镇,处处闻歌声,人人是歌手。所以,兴国素来被誉为“山歌之乡”。兴国山歌代表曲目有《园中芥菜起了芯》、《绣香包》、《行行都出状元郎...
查看更多
当涂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
查看更多
河曲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河曲县      河曲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界偏关、五寨,南界岢岚、保德,西、北隔河分别与陕西、内蒙相邻,是一个“一鸡鸣三省”的特殊地区。由于地处河弯道,河曲历史上交通阻隔,土地贫瘠,旱涝无定,老百姓灾难深重。这一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老百姓每年春去冬回,到内蒙古大青山、河套一带打短工、拉长工的“走西口”生活生产方式。由这种年复一年的离妻别子的痛苦人生中自然产生了咏叹人间离苦、别绪、思念、期盼的“走西口”民歌,当地人称...
查看更多
黑白战争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黑白战争,是纳西族三大史诗中的英雄史诗,纳西语称其为“董埃术埃”,即“董术战争”。黑白战争围绕白部落与黑部落的战争主线,讲述了宇宙起源、天地形成、人类诞生、万物繁衍等内容,表达了远古纳西族先民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黑白战争主要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等纳西族居住区。 黑白战争讲述的是在遥远的古代,白露汇聚成海,海生白蛋,白蛋变化出木、火、铁、水、土五样“精威”,“精威”变化出白、绿、红、、黑五股罡风,五股罡风...
查看更多
仓颉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仓颉传说是以仓颉造字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口头文学,陕西省洛南县是其主要传承区域之一。 洛南县是传说中仓颉造字作书之地,这里留下了大量有关仓颉传说的遗迹遗物。洛南仓颉传说主要讲述了仓颉造字的复杂过程。上古时期,帝的左史官仓颉因为结绳记事的不便而辞官寻求记事良方。他日日仰观天象,俯察地脉,摄取万物影像之特点,悟得万象内涵之精神,然后依类象形,创造出了简便易记的中国象形字——鸟虫书。同时,该传说还包含了用字敬字、降妖伏怪、斗智斗勇、圣人显灵、木石变形、解释节气地名...
查看更多
仓颉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仓颉传说是以仓颉造字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口头文学,主要流传于河流域各省,在陕西省主要流布于关中和陕南地区,以白水县为中心,影响波及全国各地,在海外华人居住区以及韩国、日本、新加波、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传播。 白水县是传说中仓颉生活和卒葬之地,这里留下了大量有关仓颉传说的遗迹遗物。白水仓颉传说主要讲述了仓颉造字的复杂过程。上古时期,帝的左史官仓颉因为结绳记事的不便而辞官寻求记事良方。他日日仰观天象,俯察地脉,摄取万物影像之特点,悟得万象内涵之精神,然后依类象形...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河图洛书传说是诞生于洛阳地区的关于“河出图”“洛出书”等相关故事的民间传说体系,其中,“河”即为河,“洛”即为洛河,主要包括河献图、龙马负图寺的传说、洛河出书、神龟献洛书、洛出书的传说等内容。该传说流传于河洛地区,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洛宁县及其他各县(市),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及陕西、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有流传。 河图洛书传说的大致内容为:相传伏羲氏的时候,河里浮出一匹龙马,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图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