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周文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3月生,福建省永春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春纸织画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师从工艺美术艺人永源学习纸织画。在继承传统纸织画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用拼方形式,编织题材广泛、色彩丰富的多种图案,并能巧织双面图样,制作出百米长卷。其代表作《百米百虎纸织画》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百米五百罗汉》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开办培训班,向爱好者传授技艺。
查看更多
夏丽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64年2月生,辽宁省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母亲学习刺绣针法。创作上借鉴和融入苏绣等各类刺绣工艺与针法,作品以满洲八旗崇尚的红、、蓝、白为主调,色彩明艳绚丽,民俗意味浓厚。所绣花鸟鱼虫造型夸张变形,风格淳厚朴拙,艺术化地表达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代表作为采用满族刺绣特色技法——浮雕绣所创作的表现萨满图腾的系列作品,如《虎神》《猪神》等。多年来致力于恢复、传承和发展满族刺绣,建立...
查看更多
圣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6年10月生,湖南省长沙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绣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刺绣世家,自幼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刺绣。中学毕业后入湖南湘绣厂工作。1956年被武汉市二轻局作为技术人员引进,师承知名艺人戴美萱、胡荣庭、何秀英。将所擅掺针技法融入汉绣,在20世纪70年代初新创可以表现凹凸质感的新针法——“蹦针”,使绣制的龙、鱼形象呈现金光闪烁、活灵活现的视觉效果。长期致力于汉绣的复兴与发展,先后培训武汉民艺戏剧绣品厂内员工和外协绣花站三百余...
查看更多
素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4月生,广东省东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扎(麒麟制作)代表性传承人。7岁起随父亲有学习制作麒麟,是清溪镇“高华麒麟”第四代传人。从艺五十多年,所制作的麒麟,在保持传统造型基础上,合理增加活动功能,使其结构更加坚韧耐用,形态更加灵动逼真,做工更加精巧完美。作品远销海外,尤其受到东南亚麒麟爱好者的广泛喜爱。为更好传承麒麟制作技艺,积极培养后继人才,使技艺传承队伍不断壮大,并形成一批稳定的传承骨干。
查看更多
洪荣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6月生,广东省揭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阳美翡翠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师从父亲洪梅深、叔父洪梅发学习传统阳美翡翠玉雕技法,后拜师志、叶金龙等人,融合南北玉雕艺术。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熟练掌握玉石特性,算料准,设计巧,工艺精;作品选料用色巧妙,具备“新、奇、特、绝、精”的特点。十分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于2011年创办揭阳玉都职业学校并亲任校长,并协助开设珠宝设计与加工专业班,授业传艺。
查看更多
石永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7月生,四川省广元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安岳石刻)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师从成都雕塑艺人陈家云学习安岳石刻。从事该技艺实践五十余年,手法娴熟,技艺高超。作品形象生动,风格古朴典雅,兼得传统神韵和现代美感。带领安岳石刻工艺团队,创作了大量石刻作品,包括安岳县境内圆觉洞紫竹观音与卧佛造像、普州广场佛教故事石刻艺术墙、安岳八大名人雕像、奎阁佛像,以及资中孔庙孔子像、龙溪大佛寺汉白玉坐佛等。积极传承技艺,传授弟子二百余人,其三...
查看更多
林顺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6月生,浙江省乐清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乐清首饰龙)代表性传承人。1972年开始在乐清杨木雕厂学习雕刻技艺。1985年起随父亲林邦栋在乐清市特艺雕刻厂从事首饰龙及细纹刻纸制作,技艺逐年成熟。坚持以木制齿轮和竹子制作首饰龙。核心制作以传统技艺为主,综合运用机械、电力、霓彩、传动、美术装饰等各种工艺技术,每年制作六七架首饰龙和十余只平龙。所制首饰龙曾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王登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68年3月生,贵州省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苗族泥哨)代表性传承人。十余岁拜当地著名苗族泥哨制作艺人吴国清为师,很快就熟悉并全面掌握了苗族泥哨的制作技艺和要领。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灵活多变,色彩鲜艳明快,线条精细优美,具有很强的风格特点和很高的艺术观赏性。所塑十二生肖,特别注重动物头部特征的塑造,造型夸张,形略神足,制作精美,朴素可爱,民族特色强烈。其制作的泥哨多达一百多种样式,近年来多次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等...
查看更多
洪建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1年2月生,安徽省山市徽州区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刻(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7年中学毕业后,师承张大顺、吴辉友、王金生等人学习竹木雕刻技艺。在多年学习实践中,竹雕技艺日益精湛,技法以高浮雕见长,恢复了清中期竹刻七层高浮雕的雕刻技艺,并成功突破十二层高浮雕的技术难关,善将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结合使用。其作品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题材广泛、古朴典雅。代表作有笔筒类《竹林七贤...
查看更多
小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7月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0年入东阳木雕总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所制木雕古典与现代融合,巨制与小品兼擅,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在继承传统技法基础上新创了“速写木雕”“超写实木雕”“竹简式木雕”“取景框木雕”等表现形式。多次获木雕、工艺美术领域国家级奖项,数十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05年至2007年成功复制北京故宫...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