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陈乃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11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闽剧世家,11岁进入福州闽剧院二团当学员,师承宝钦、詹剑峰等名家学习小生、老生表演技艺,不久离开闽剧舞台,直至1978年再次考入福州闽剧院。扮相俊美,嗓音洪亮,基本功扎实,表演细腻有激情,唱腔优美有韵味,是当今闽剧界头牌老生演员。曾获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等奖项。在担任福州市艺术学校校长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闽...
查看更多
冯宝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2月生,2016年3月去世,山东省郓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子戏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参加郓城县工农剧社(1959年更名为山东省柳子剧团),师承王全镇、侯敬福、王传明等艺人,系统学习了柳子戏唱腔和伴奏音乐。1959年随团调省,在剧团从事主笛伴奏、唱腔设计和作曲。笛风饱满、底气充足、手指灵活。不拘泥于传统,能博采众家之长,勇于创新,善于吸收时代元素进行创作,使作品既富有柳子戏的传统风韵,又不乏时代气息。代表作有《孙安动...
查看更多
邓玉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6年8月生,广东省梅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西汉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4年进入龙岩汉剧团,师从王玉兰、李凤群、赛玉等汉剧艺人,工青衣,兼演小生、刀马旦。其唱腔优美、圆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被誉为“金嗓子”;刻画人物性格细腻、传神,被誉为“汉剧皇后”。代表作有《陈客嫲》《百里奚认妻》《春娘曲》《西厢记》《秦香莲》等。曾获福建省首届“武夷之春”音乐会演员奖、福建省主要地方剧种唱腔会演一等奖、福...
查看更多
赵葆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等,工老旦。1981年拜李金泉、何盛清为师。演出剧目《李逵探母》《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改编整理《八珍汤》《金龟记》《三关宴》,主演新编京剧《风雨同仁堂》。表演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式,创造性地运用行当特点和表演手段刻画舞台人物形象,丰富和发展了老旦艺术,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曾获...
查看更多
张学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9月生,2012年12月去世,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梨园世家,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之子。1951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陈少武习余派艺术。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1964年因在现代戏《箭杆河边》中自创反二唱腔演唱了一段《劝赖子》而名声大振,被广为传唱。演出剧目《赵氏孤儿》《甘露寺》《借东风》《苏武牧羊》等,被誉为“马派第一老生”,创作排演的新编京...
查看更多
李建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3月生,2015年5月去世,河南省镇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任内乡县越调剧团演员,1959年拜著名花脸老艺人杜林保为师,专攻花脸。1979年入河南省第二届导演进修班学习,1984年调入内乡县曲剧团。其表演既传承了宛梆粗犷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京、汉等剧的优美造型,文武兼备。代表作有《铡美案》《收岑彭》《鹤楼》等。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表演奖。参与指导的《三院禁约碑...
查看更多
小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1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承包传铎、郑传鉴、倪传钺等名家,并得周传瑛传授,戏路宽广,生、末、外均能。艺术功底扎实,文武兼备,演唱苍劲酣畅,吐字清晰,表演真切自然,善于将传统技艺与人物刻画相结合。尊重传统,崇尚朴素、内敛、细腻、深刻的艺术风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共同授予“长期潜心昆曲艺术事业成绩显著的艺术家”荣誉称号,1992年...
查看更多
道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59年5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长鼓舞代表性传承人。受家庭影响,13岁跟随祖父明情学习芦笙与长鼓舞,时常观看周边村寨的长鼓舞展演活动,细心记下动作与旋律,练就扎实的舞步和娴熟的吹奏技巧,逐渐成为当地长鼓舞的主导者。熟练掌握多样舞步,半蹲、全蹲、扭腰踹腿、勾脚重拍踏地等动作,均能信手拈来,并能带领其他舞者,互相配合,互相衬托。时常带领当地长鼓舞队赴外地参加盘王节与文艺表演、竞赛等活动。能自制长鼓...
查看更多
杰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2月生,安徽省东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东至花灯舞)代表性传承人。十余岁时跟随父兄及家族长辈学习六兽灯的扎制、裱糊和表演。擅长扎制独角兽、狮子、大象、獐等灯舞形象。在六兽灯中的六兽祝福舞编排上有独特的功夫。数次参加灯会活动,逐渐成为该技艺的领舞者。较为完整地整理了六兽灯制作、表演等资料,精心组织策划灯舞活动,辅导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员,使东至花灯舞薪火相传。
查看更多
方炳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9月生,浙江省淳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马(淳安竹马)代表性传承人。1953年开始,跟随伯父方德林学习竹马表演。1956年至1989年,在淳安睦剧团担任演员,从事剧团竹马表演,并在宋村、庙畈、常锦里、墙里等三角戏竹马班从事竹马表演和指导工作。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淳安竹马的表演和传承工作,先后担任千岛湖五龙岛竹马队、新苑艺术团、千岛湖镇第一小学(省级竹马教学传承基地)、梓桐镇村竹马队、宋村乡世兰艺术团、县业余睦...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