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郭胖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8年11月生,山西省泽州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二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上党梨园世家,高祖父和曾祖父都是上党梆子老艺人,受家庭影响,幼年时对上党梆子产生浓厚兴趣。12岁拜老演员梁怀生(艺名金疙瘩)为师,主攻花旦、青衣、老旦。后来在赵树理的引荐下,得到京剧艺术名家程砚秋的指点,理论和演技得到了很大提升。唱腔圆润委婉、行腔变化自如,做功戏文雅朴实、细腻逼真,既具有上党梆子特点,又带有京剧韵味。代表作品有《虹霓关》《破洪州》《佘杨缘...
查看更多
姚百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剧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入绍兴市绍剧团演员训练班,后入浙江绍剧团,师从绍剧名家冯祖涛,主攻二面。唱腔纯厚,表演粗细结合,亦庄亦谐,在继承汪(筱奎)派艺术的同时不断丰富汪派艺术内涵,深受观众及同行赞赏。2013年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真假悟空》《打半山》《打太庙》《飞虎反五关》《龙凤锁》《两狼山》等,有“江南活八戒”之美誉。近年来培养了朱丹贤...
查看更多
解会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4月生,河北省巨鹿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股弦(冀南四股弦)代表性传承人。冀南四股弦第四代传人。1978年开始学习四股弦,拜四股弦剧团老艺人解甫为师。现任巨鹿龙港四股弦艺术团团长,带领剧团每年演出三百余场次。表演技艺精湛,演唱、道白清晰明朗,扮相大方,个人特色鲜明,擅长扮演花脸、武生等,代表作有《铡赵王》《洪封口》《罗通扫北》《三升官》。几年来共培养三十多名学员,其中部分已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
查看更多
张良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3月生,浙江省泰顺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泰顺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从14岁开始,先后师从泰顺木偶艺人周德、泰生,学习提线木偶技艺。1963年进入泰顺县木偶艺术剧团。1987年担任《火焰山》执行编导。2010年举办温州木偶艺术专题展。从2006年起,每年开展送木偶戏下乡活动,并举办木偶艺术培训班,为泰顺职高、温州职高开设暑期兴趣班,为泰顺提线木偶培养了一大批艺术爱好者。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
查看更多
成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布依族,1966年12月生,贵州省册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爱好文艺,师承册亨县崩杠戏队第六代戏师陆元生。14岁参加布依戏演员招考被录用,并参加《罗细杏》剧组排练,担任女主角,先后参与省、州民族戏曲汇报演出。1984年参加在昆明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戏曲观摩录像演出,获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的“孔雀杯奖”。20世纪80年代末回到农村,由于天性酷爱文艺,利用农闲时教授本村布依戏爱好者。目前主要有高燕、韦姗姗等十余...
查看更多
农学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9年10月生,云南省富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老艺人龚天福、善章学习壮剧唱腔和动作表演,14岁登台演出,24岁全面掌握了壮戏“哎的呶”“依嗬嗨”多种唱腔,成为能演、能编、能导、能演奏的壮剧通才。1994年起担任富宁县归朝镇后州村壮戏班第六代班主。注重传承人培养,先后培养出两批壮剧传承人。
查看更多
杨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11月生,安徽省当涂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岁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学艺,17岁从事演员工作,1989年拜余笑予为师。善于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具有娇、媚、脆的艺术特点。主演的梅戏《孟姜女》《双下山》《未了情》《妺娃要过河》等代表性剧目拓宽了梅戏旦行表演领域,曾获第二届中国梅戏艺术节表演金奖(1995)、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6...
查看更多
钟惠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1年5月生,2018年3月去世,湖北省陂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1岁师从著名楚剧老艺人丁惠然、陶古鹏,18岁挑班组团。在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其铿锵激越的演唱风格和真切豪放的表演风格,形成了艺术特色鲜明的“钟惠然表演艺术流派”。戏路宽,花脸、老生、小生三门抱,尤以饰演的包公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楚剧舞台上的“活包公”。曾进京演出过《推车赶会》《山乡风云》。古稀之年参演的现代楚剧《养命的儿子》获...
查看更多
彭青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2月生,湖北省陂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1年学艺,攻旦行,师从张漪、张巧珍等,集“沈(云陔)”“关(啸彬)”两派艺术于一身,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得京昆名家亲授,形成了表演大气端庄、细腻稳健,声腔韵味醇厚、委婉雅致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蝴蝶杯》《珍珠塔》《双玉蝉》等久演不衰。2003年因主演《赶会》《双玉蝉》《逼休》获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4年因...
查看更多
王新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5月生,河北省武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安平调落子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在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随李秀奇(艺名小钢炮)、培生(艺名水仙花)学演花旦,兼学闺门旦、青衣。1979年拜著名平调落子表演艺术家李魁元为师,练就了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俏丽的扮相,优美的身段,甜润的嗓音,娴熟的表演技巧,使其在戏剧演唱上脱颖而出,跻身名家行列。在平调落子艺术方面不断继承,灵活创新,1984年至今,多次成功举办平调落子培训班、大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