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王笃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10月生,浙江省乐清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清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3岁起师从其父杨木雕艺术大师王凤祚学习木雕。195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习期间创作的《捉迷藏》被选送莫斯科展览并由上海博物馆收藏。《高原之歌》等多件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参与创作的国内大型杨木雕群像《小刀会》,以及《乡音》《春暖》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曾任乐清杨艺雕厂厂长,培养了包括子女在内的一...
查看更多
邓兴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0月生,2001年4月去世,湖南省泸溪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踏虎凿花)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剪纸专业委员会理事。自幼随母亲学习踏虎凿花技艺,后师承著名凿花大师靠天。注重技艺和图案创新,人物作品注重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泸溪县第二中学任职期间,创作凿花作品三百多件。1992年为县文化局、文化馆加工大批凿花精品。作品多次赴国内外参展并获奖,被湖南省群众艺术...
查看更多
袁秀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9年7月生,福建省柘荣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柘荣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母亲影响,喜爱剪纸。初中时师从台湾画家启龙,为剪纸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作品多用满幅铺排匀称、物像互相串联的平面构图法,画面留白少,装饰性强,具有浓厚的地域风味。代表作《龙凤呈祥》《四喜图》《百鸟和谐图》等参加各类展览并获奖,2007年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节终身成就奖。长期致力于柘荣剪纸后继人才的培养。
查看更多
少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1年10月生,广东省番禺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粤曲平喉“星腔”第三代传人,小明星(邓曼薇)嫡传弟子李少芳的门人,曾向多位名师学习,博采众长。其演唱不仅形神兼备,表现力强,而且有所创新。用星腔表现新的现实生活,为传统唱腔注入了新的活力。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粤、港、澳等地不断收徒传艺,口传心授,孜孜不倦,其弟子成才率高,不少人已经成为粤曲唱家,活跃在演出舞台上。
查看更多
叶吉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10月生,重庆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8年进入重庆市曲艺团,1960年师从李德元学习四川扬琴。潜心钻研川渝两地扬琴名家唱腔,借鉴京剧、豫剧、川剧、梅戏等剧种精髓,一人可多角色变声演唱,男腔刚,女腔柔,表演细腻、声情并茂,丰富了四川扬琴的花腔演唱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2002年,参演的《雾都明灯》获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2007年,参演的《月光下的水仙》获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
查看更多
吉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4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车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自幼受父亲熏陶,唱花鼓、金钱板。1953年考入重庆曲艺队当学员,拜师唐心林学习车灯。继承了唐派的演唱技艺,基本功扎实,在车灯表演中充分发挥了练、唱、坐、打的艺术特点,唱腔圆润、刚柔相济。除车灯外,还拜师学习了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且技艺不俗,在曲艺词曲的推陈出新上还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代表作有《懒汉与鸡蛋》《人造卫星闹天宫》等。
查看更多
张明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5月生,湖北省孝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9年考入武汉市曲艺队,师承陈谦闻。继承了湖北大鼓“南路子”流派传统,善于运用贴近市民生活的唱段,吸收楚剧、小品、流行音乐等艺术元素,融汇梅戏、通俗歌曲,加入电声乐器、伴唱、伴舞等形式,对湖北大鼓的当代演出形式进行探索尝试。代表作有《亲生的儿子闹洞房》《如此媳妇》《农家乐》《找家家》等。曾录制湖北大鼓盒式音带近五十盘,三次赴台湾地区交流演出...
查看更多
彭延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5月生,2016年11月去世,湖南省长沙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沙弹词代表性传承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从小爱好曲艺,10岁因意外双目失明,潜心钻研弹词,并在长沙各地流动说唱弹词。后拜长沙弹词老艺人胡兆林为师,将湘剧、花鼓调、丝弦小调、梅戏、京剧的唱腔融入说唱中,并在平腔、欢腔、柔腔、悲腔、大悲腔、怒腔、神仙腔的基础上,自创“滥腔”,使长沙弹词韵味更为深长。规范整理长沙弹词的九板八腔、十八套曲、方言十三辙...
查看更多
张国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3月生,2013年4月去世,江苏省张家港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13岁师承父亲张玉书、太先生兆麟,15岁登台演出,专注于讲演评话《三国》,说表清、台风稳、中气足、语言生动,善于组织“关子”。刻画角色形神兼备,着重于角色内心表达。塑造的诸葛亮、曹操、关羽、赵子龙、张飞、周瑜等形象栩栩如生,素有“活鲁肃”和“三国王”之称。创作和演出的评话数量众多,有《智取威虎山》《飞夺泸定桥》《吕梁...
查看更多
程家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4月生,江西省星子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河戏代表性传承人。西河戏第六代传人。1955年开始学唱西河戏,并正式拜在程世柳(西河戏第五代传承人)门下。1980年参加西河戏培训,在《鹤楼》中饰刘备,获优秀演员称号。1981年参加九江市文艺交流会演,在《李广催贡》中饰李广,获优秀演员奖。1989年起专职从事西河戏传承教学,并任星子县西河戏促进会首席司鼓。1989年参加星子县文艺调演,在《夜战马超》中饰马超,获优秀演员奖。2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