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王孝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浙江平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王孝涛出生于中医世家,师从中国著名本草学家赵橘教授,1960年后专攻中药炮制传统技术,记录炮制工艺全过程,编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他熟悉传统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中药炮制生产技术,掌握中药饮片质量辨认传统技术,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中药炮制科学研究室,对毒性中药炮制技术有深入研究。他总结和...
查看更多
陈可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师从名医冉雪峰和经方派大师岳美中教授,主要研究冠心病以及高血压临床治疗及作用机理、冠脉再狭窄的防治及其机理,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在几十年的心脑血管病临床及研究中,陈可冀积多年的临证所见,将血瘀证归为久病多瘀、温热病重证必瘀、创伤外证多瘀等类型,根据不同病因,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治疗心血管...
查看更多
曹洪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当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张琪教授和炳山教授。他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大气下陷”病机学说,应用益气升陷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心阳亏虚、痰瘀阻络的理论,应用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确立透邪解毒为SARS的早期治法...
查看更多
颜德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0年生,江苏丹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长春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2002年至今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医院终身教授。颜德馨出身医药世家,其父是孟河医派名医贺季衡的门生。颜德馨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56年调入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他潜心研究活血化瘀疗...
查看更多
丁跃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53年9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羊皮鞣制工艺(二毛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二毛皮制作技师。改革开放后,向岳父纳汉新学习二毛皮制作技艺。肯吃苦,不怕脏,有耐力,有灵性,数年后熟练掌握二毛皮制作的全部工艺流程。几十年来,从小工作坊开始、采用原始制作方法发展到先进工艺生产流程,经过不断研究摸索,解决了传统二毛皮发、有膻腥味的问题,使得二毛皮服饰产品色泽雪白、无膻腥味,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产量、销量也...
查看更多
春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2月生,福建省屏南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师。16岁就随父学艺,掌握了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20岁时便独立建造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上墘桥,成为当地最年轻的造桥“主绳”(类似于建筑总工程师)。这一年,还进入县里的建筑社学习建筑绘图,成为少数能绘制设计图纸的木拱廊桥工匠。既能设计木拱桥,又会计算绘图,还能指导施工。2005年主建屏南县金造桥,2006年主建长66米、二墩三孔的屏南...
查看更多
李永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11月生,河北省骅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代表性传承人。研究馆员。1975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师从戴季秋学习古建木作工艺,从事故宫古建筑维修与保护工作多年。继承其师大木作技术,尤其是各式斗拱制作与安装,经验丰富。主持和参加故宫古建筑维修、落架大修、改造、复建等工程几十项。主持编订《古建筑木作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古建筑定额》(木作部分)。注重技艺传承,授徒沈鹏扶、王俪颖等人。
查看更多
方继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月生,安徽省山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代表性传承人。太平猴魁绿茶制作技师。世代祖居太平猴魁创始地猴坑,系太平猴魁第五代传人方南山四世孙。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对太平猴魁的制作、培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造诣。一直以来,坚持祖传技艺手法,坚持鲜叶的“四拣八不要”、炭火锅式杀青、竹制烘笼足干等核心技艺,确保了猴魁的传统品质,产品多次获金芽奖等国家级大奖。2007年“猴坑牌”太平猴魁被定为国礼茶。兴建太平...
查看更多
何俊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8月生,山西省闻喜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绛州剔犀技师。16岁进入新绛县工艺美术厂,师从王步光,潜心钻研云雕生产技艺,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剔犀”全套生产工艺流程。1992年创建新绛县河云雕工艺厂,聘请多位老工艺师,并与省内外艺术院校合作,创新发展传统剔犀制作工艺。坚持沿用古法熬制大漆并使用天然大漆,又将现代理念融入古老工艺设计。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图腾、祥纹、壁画等艺术作品,创作出大...
查看更多
肖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5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木版水印技师。1978年进入荣宝斋,从事美术书籍装帧设计与木版水印编辑勾描工作,参与《荣宝斋系列画谱》版式设计与文字编辑,参与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现代徐悲鸿《平原奔马》、齐白石《九秋图》和工笔草虫等木版水印作品的编排与手工上色,以及《宾虹山水》、舒同书法的临摹等。被派到故宫博物院期间,主要临摹复制了《五代人物》《文苑图》《宋人册页》《白...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