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邓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5月生,江西省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戏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成为宜戏剧团学员,1962年进入宜县剧团工作,主攻花脸、小丑、老生,嗓音粗犷洪亮,善于刻画角色的神态和性格。从1978年起担任宜戏导演及主要演员。1988年导演《紫钗记》中的《圆钗》一折,参加电视剧《汤显祖》的拍摄。2001年创新导演《孟姜女》中的《上路》一折,获抚州市优秀导演奖、演员一等奖。2009年导演《紫钗记》中的《灞桥折柳》一折,获抚州市表...
查看更多
冯杏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5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父亲所在的戏班四处演出,小学时便组织儿童剧团进行表演,1959年成为南宁市邕剧团学员,学习粤剧及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1962年拜著名邕粤剧两栖演员少金、李名扬为师。专攻小武行当,熟练掌握铲台、跳椅、手桥、把子功等南派粤剧表演技巧。先后导演过《月到中秋》《紫金锤》《龙象塔奇缘》等近百出剧目。重视传统,整理了《西河会妻》《芦花河》等一批传统粤剧剧目,保...
查看更多
王与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2月生,湖南省澧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荆河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1971年进入澧县荆河剧团工作,从事京胡演奏和音乐设计,师从荆河戏音乐泰斗绩三的得意门生许安和,是荆河戏第二代传承人。进团之后,弥补了荆河戏演奏技艺上的不足,并对传统唱腔进行了改进,后来又致力于戏曲音乐的创作。曾为大型新编历史剧《法场拜相》《郑宫恩怨》《夫人令》,大型现代戏《风雨姊妹行》《妈妈、儿子、小汽车》,荆河小戏《心灵的魔术》《雁回归》等作曲...
查看更多
马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10月生,籍贯为河北省保定市,出生于河北省深县。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导演。1942年考入夏声戏剧学校,后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又随团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5年保送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1958年返回上海京剧院担任导演,执导了京剧《红色风暴》《海瑞上疏》《盘丝洞》《曹操与杨修》等,越剧《西园记》,粤剧《潮涨潮落》,梅戏《红楼梦》等十余个剧种的八十多部戏。在长期实践中把中...
查看更多
卫赞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12月生,陕西省华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进入西安尚友社学艺,1952年进入华阴县新中社学艺,师承李桂芳、贺银亮等秦腔名家,主攻文武小生。代表性剧目有《鹤楼》《长坂坡》《夜战马超》《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迄今为止共演出传统戏、现代戏一百余出,导演传统戏、现代戏四十多出。嗓音明亮高亢,表演干净利落。陕西省电台曾录制专题节目《卫赞成谈声腔艺术的提高》。代表性剧目有《激友》《卧薪尝胆...
查看更多
吴镇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8月生,福建省莆田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11岁进戏班随老艺人陈天良、陈金标等人学艺,工闺门旦、青衣,1963年拜莆仙戏一代宗师文狄为师改学小生,一年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一年。行当表演基础扎实,执导时既阐释剧本、人物,又作表演示范,注重对人物精雕细刻,追求画面美感,形成自己的风格。曾获全国戏剧会演导演奖、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导演奖。早在1965年,便为培养莆仙戏后继人才而努力,退休后自筹资金成立剧...
查看更多
洪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1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邕剧代表性传承人。15岁考入南宁市邕剧团,师从著名邕剧艺人芝兰、张伟雄,专攻散发旦,兼攻花旦。嗓音洪亮,身段玲珑,唱功极佳,曾主演《杨八姐搬兵》《梨花罪子》《春草闯堂》等数十个邕剧经典剧目。退休后被返聘至邕剧团,参与剧本创作、唱腔音乐设计等工作。与其他人共同创作了《龙象塔奇缘》《开泰新声》《枣树搬家》《老少村官》等新剧目,并多次在国家级、自治区级会演和比赛中获奖,邕剧也获...
查看更多
刘登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3月生,湖南省新化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祁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何少连、严利文,习文武小生,曾演过五十多出剧目的主要角色。善于探索和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利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展现人物,扮演的舞台角色个性鲜明。塑造了《目连救母》中的目连、《鹤楼》中的周瑜、《追鱼记》中的张珍、《秦香莲》中的陈世美等艺术形象。曾获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金奖、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等。2016年主演的...
查看更多
周钦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9月生,2013年4月去世,安徽省淮北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1936年跟随老艺人张茂宣学唱淮北花鼓戏。1949年开始带徒授艺,培养学生五百余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丰富了淮北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演戏四百多出,精通生、净行当,唱法调门独特,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表演技法有十大走、三十六中走、七十二小走、一百单八扑、九十二哆嗦。培养的学生张淑华、杨素华、淑荣、王秀梅等现已成为淮北花鼓戏骨干。多年来...
查看更多
裔小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6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师承淮剧演员筱惠春,11岁进入上海市竞成淮剧团当学员,17岁成为浦光淮剧团主要青年演员,主演过《秦香莲》等当家戏。在实践中,向当时在淮剧界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筱文艳、马秀英、武筱凤等老师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注重对淮剧唱法的研究,将沪剧、越剧、评剧的唱腔技巧吸收到淮剧唱腔中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唱法。代表作有《柳燕娘》《吴汉三杀》《玉杯缘》《秦香莲》等。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