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0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搜索
达瓦桑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3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镶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父亲苏达那木是当地著名的民间歌手,从小聆听父亲演唱《前世积福》《铁青马》等察哈尔风格的长调民歌,学习和传承了大量的传统蒙古族长调民歌曲目。1972年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今内蒙古艺术学院),师从长调教育家昭那斯图系统学习长调理论和演唱技巧。1975年分配到内蒙古歌舞团,其间又得到了长调艺术家哈扎布的指导。在昭那斯图、哈扎布两位长调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下...
查看更多
俄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3年6月生,青海省刚察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药阿如拉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岁时从南州卫校藏医班毕业并留校任教。先后在海西州蒙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每年深入藏药材产地炮制藏药,是青海省藏医院国家级特色专科——胃肠科首席专家。主要论文有《简述藏医对饮食与健康的认识》《藏医治疗赤巴病概述》《藏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等。坚持开展药材的野外辨识培训和药材炮制技艺传授,使学员的藏药材...
查看更多
李先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3年9月生,青海省贵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医药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藏医主任医师。22岁毕业于青海省南州卫校。青海省藏医学科和藏药炮制学的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医院评审专家,任《中国藏医药》杂志编委。制定《藏医药浴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藏医药浴病历书写规范》。牵头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院建设项目,参加科技部攻关项目“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研究”、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专项课题“金诃甘露药浴...
查看更多
石仰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3月生,2015年12月去世,江苏省无锡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石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石氏伤科疗法第四代传人。师从父亲石筱山学习中医伤科及针灸、外科,并随文东攻读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内科。诊治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创立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的治病思想。诊疗上强调筋骨损伤三期治疗,用药方面注重内外兼顾,整体调治,善于以损伤为主结合体质、兼邪,辨...
查看更多
李成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10月生,河南省沁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种植与炮制四大怀药,参加工作后仍利用业余时间随父劳动。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实验,在垆土地进行高产实验,亩产达2226.5公斤,是一般大田产量的近三倍;利用作物相生相克的原理,解决山药、地的重茬连作问题;培养驯化的山药新品种在垆土地种植单株可达2~3公斤;成功地将太行山悬崖上的石菊移植驯化,取名“怀庆崖菊”。除向其子李茂青、孙子...
查看更多
王孝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浙江平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王孝涛出生于中医世家,师从中国著名本草学家赵橘教授,1960年后专攻中药炮制传统技术,记录炮制工艺全过程,编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他熟悉传统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中药炮制生产技术,掌握中药饮片质量辨认传统技术,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中药炮制科学研究室,对毒性中药炮制技术有深入研究。他总结和...
查看更多
陈可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师从名医冉雪峰和经方派大师岳美中教授,主要研究冠心病以及高血压临床治疗及作用机理、冠脉再狭窄的防治及其机理,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在几十年的心脑血管病临床及研究中,陈可冀积多年的临证所见,将血瘀证归为久病多瘀、温热病重证必瘀、创伤外证多瘀等类型,根据不同病因,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治疗心血管...
查看更多
曹洪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当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张琪教授和炳山教授。他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大气下陷”病机学说,应用益气升陷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心阳亏虚、痰瘀阻络的理论,应用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确立透邪解毒为SARS的早期治法...
查看更多
颜德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0年生,江苏丹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长春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2002年至今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医院终身教授。颜德馨出身医药世家,其父是孟河医派名医贺季衡的门生。颜德馨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56年调入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他潜心研究活血化瘀疗...
查看更多
丁跃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53年9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羊皮鞣制工艺(二毛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二毛皮制作技师。改革开放后,向岳父纳汉新学习二毛皮制作技艺。肯吃苦,不怕脏,有耐力,有灵性,数年后熟练掌握二毛皮制作的全部工艺流程。几十年来,从小工作坊开始、采用原始制作方法发展到先进工艺生产流程,经过不断研究摸索,解决了传统二毛皮发、有膻腥味的问题,使得二毛皮服饰产品色泽雪白、无膻腥味,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产量、销量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