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7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十四   
搜索
韩建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7月生,河南省滑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年画(滑县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年画世家,自幼随长辈学习年画制作技艺。1976年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年画作品。1994年起走访周边地区多位年画老艺人,深入其他年画产地进行交流、学习。经过多年努力,对制作工艺几乎失传的李方屯年画进行整理,恢复原有工艺流程和技法。制作时半印半绘,采用染、涮、涂、点等技法和大红、大、大绿等鲜艳色彩,凸显轻笔重彩、色线分明的特点,作品风格刚劲舒展...
查看更多
方文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2月生,福建省莆田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雕(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5岁入莆田工艺一厂,师从老艺人丹桂、刘荣麟学习木雕技艺,后被选送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塑。擅长人物木雕和大型佛像雕刻。创作设计上万件木雕、象牙雕、根雕、佛像雕塑作品,并将莆田木雕技艺精心传承给下一代。1996年获中国轻工总会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称号。代表作《福临人间》《冲浪》《天水关》《海峡和平女神系列》《逼上梁山》《卧薪尝...
查看更多
袁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2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副总工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9岁刻印,继习书法、雕刻、陶艺诸艺。擅于将俏色雕、微雕、微刻等诸多技艺融于一体,作品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充分挖掘和表现材料的精髓,出奇制胜;立意造型空灵精微,工艺精巧,难度超群,出神入化。2004年首创翡翠微雕《千手千眼观音》,为稀世珍品,载入吉尼斯纪录。《寒江独钓》《五百罗汉》《百虎图》《乾...
查看更多
王文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4月生,安徽省阜南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编(岗柳编)代表性传承人。少年时酷爱编织,被柳编能手杨福永收为弟子。熟练掌握经编和拧编混合编传统技法,新创柳与苇席混制、柳草混制、柳木混制、蒲草混串等技法。材料使用多样化,所编制和开发的产品典雅、大气,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给人以返璞归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在工艺家具上,运用柳编技法开发了系列产品,被市场广泛认可。成立柳编企业,带领乡亲以柳编技艺致富,培养柳编技术人员...
查看更多
高公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0月生,浙江省乐清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清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5年开始从事杨木雕艺术创作。作品结合具象与抽象,巧妙运用镂、劈、敲、凿等雕刻技法,造型大胆夸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以劈雕技艺创作的作品,风格更为独特,可谓别具一格。共有二十八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省博物馆、四川大地震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曾...
查看更多
虞金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8月生,浙江省乐清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清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从父亲杨木雕艺术家虞明华,从事杨木雕、根雕和象牙雕刻,尤其擅长人物雕刻。作品构思巧妙、刀法娴熟、造型生动、个性鲜明。杨木雕作品《乐》《罗汉》《弥勒佛》《思念》等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等奖项,《神笔》《长眉尊者》《和谐之歌》《中国·东方神韵》分别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奥组委等收藏...
查看更多
曹永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9月生,江西省赣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师从方莳田学习木雕制作,2001年创办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并任所长。其作品构思新颖,造型处理巧妙,意境深邃隽永;制作上,交融圆雕、镂空雕、深浮雕、阴刻等多种表现手法,刀法娴熟老辣。在其结合传承与创新的创作上,徽派雕刻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风采。作品《小镇》《荣归故里》《天人合一》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
查看更多
蒯正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4月生,安徽省肥东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先后受教于东阳木雕名师吕闪雷和著名徽州木雕老艺人王金生,长期从事寺庙木雕修复及复制工作。在修复、临摹、仿制及创作实践中,汲取徽、浙、闽、粤派木雕技艺的优点,融会创新,独创自形木雕。按照材料原有形态因材施艺、巧妙安排的雕刻方式,不同于传统木雕按图施艺的做法。代表作有《兰亭雅集》《八仙遨游图》《文王访贤》《四爱图》等。1995年定居山市屯溪区,成立徽派...
查看更多
王金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7月生,2018年3月去世,安徽省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16岁随师傅汪叙伦学艺,先后在合肥美术工艺厂、歙县工艺厂从事木雕艺术七十余年,曾参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装潢工作。将木雕从传统的建筑构件中解放出来,以之再现经典绘画作品,开创徽州木雕新领域。其作品构思设计完整,雕刻手法多样。2001年起,历时两年完成高1.7米、长42米的金丝楠木雕刻《万寿山五百罗汉图》,幅间布局精当,人物众多,繁而...
查看更多
冯文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浙江东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于1958年考入东阳木雕技校,1964年随“木雕宰相”紫金学艺,1975年到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冯文土注重创新和发展,独创了“半圆雕”“自型木雕”“树皮胞雕”“根石雕”等多种适合时代风格的技法和形式。他首次对东阳木雕作了13种雕刻技法的理论总结,培养了一大批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冯文土擅长人物、动物雕刻,他雕刻的古建筑装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