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冯有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安徽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徽州民间工艺师。冯有进的祖辈一直从事石雕行业,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冯有进13岁便开始跟随祖父学习石雕技艺。从艺几十年来,在继承祖传石雕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徽州石雕技艺发扬光大,为徽州石雕技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98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徽派石雕工艺厂,带领徒弟共同创业。代表作品有:《母子蛙》《观德亭》等。
查看更多
冯久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创作研究员。冯久和16岁师从东门流派传人恒颂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专攻兽钮石章、人物、动物、禽鸟、瓜果。学满三年出师,掌握了寿山石雕的各种技艺和刀法。他特别擅长“群猪”“大型花果篮”“仙鹤”“十二生肖”等题材,对寿山石俏色的把握堪称一绝。他能通过对寿山石石型和色彩的走向,判断并且勾勒设计出恰到好处、安排巧妙的艺术精品,最大限度地发掘出...
查看更多
越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浙江诸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夜光杯雕代表性传承人。他1967年参加工作,师从老艺人王三忠学习夜光杯雕制作工艺,对传统的28道工序均能把握到位,雕磨出的夜光杯薄如蛋壳、曲线流畅、光亮似镜。代表作品有:《仿古夜光杯》《高脚杯》等。已培养代表性传承人二十多名。
查看更多
顾永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1962年在扬州玉器厂师从徐荣泉雕刻人物,后又兼学永顺大师的技艺。在雕刻车间磨砺十余年,才开始投入到玉雕的创作和设计中。他从1978年开始研究山子雕,从选料、构思到雕刻手法,终于将这项中断了二百多年的技艺恢复成功,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作品造型圆浑典雅,构图巧妙,令人赏心悦目。代表作品有:《傣族丰收》《聚珍图》《汉柏图》等。他几十年来不间...
查看更多
孙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0年开始先后在陈秀象牙作坊、邓文利象牙作坊学徒,拜牙雕艺人陈秀和素有“美人邓”之称的邓文利为师。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善于雕刻象牙仕女作品。他将传统牙雕技法与中外美术理论有机结合,注重人体的比例与结构,创造了“劈风带仕女”“逆式”仕女造型以及“切块定位”的雕刻方法,创作了大量艺术个性鲜明、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他在牙雕事业上取得的成...
查看更多
石九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1年生,湖北梅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挑花(梅挑花)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出生在梅挑花之乡新开镇邹桥村一个挑花世家,7岁开始跟随母亲、姐姐学习挑花,后又不断拜师访友,技艺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针脚平正工整、构图精巧完美、色调明快鲜艳的艺术特色。挑花产品涉及各种生活用品,如被面、台布、窗帘等;图案花纹有44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戏曲人物。如今,她仍在不断搜集各种传统挑花图案,追求创新。代表作品有:《凤追凤》《福如东海》《被面·莲花心...
查看更多
春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生,福建东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册(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东山县图书馆馆员。自幼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热爱歌册演唱艺术。常年下基层进行艺术辅导,并举办歌册演唱会,撰写论文《歌册的抢救与整理》,出版《东山歌册》的唱本,对歌册的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其声音清脆优美,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变换曲调节奏,增强艺术感染力。代表作品有:《赠嫁妆》《观姑》《包公》等。
查看更多
侯毓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4年生,新疆奇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曲子代表性传承人。1934年先后师从谭秀英、刘子福、何子和,1952年创建奇台西锋剧社,1959年组建新疆曲子队,1980年任新疆曲子剧团教师兼艺术指导,从事新疆曲子的收集、整理、教学等工作。其表演风格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塑造人物活灵活现,并糅合了河北梆子、京剧、秦腔、新疆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艺术特点,自成一格。代表作品有:《三滴血》《河镇》《彩楼配》等。
查看更多
钱振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7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伬艺代表性传承人。1939年跟随老艺人莲官学习伬艺表演,年轻时擅长表演生脚,晚年改演丑脚,1986年从福州市曲艺团退休后,致力于收徒授艺。其表演风格幽默,唱腔功底深厚,说白清晰,代表作品有《十五贯》《望江亭》等。
查看更多
顾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3年1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滑稽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入苏州市滑稽剧团,后任副团长。在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接触多个剧种并担纲主演,为从事滑稽戏艺术表演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苏州市滑稽剧团后,先后在《小小得月楼》《快活的帽子》《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钱笃笤求雨》《顾家姆妈》等数十部大型滑稽戏中担纲主角,戏路宽广,功底深厚,唱、念、做功俱佳,各种方言运用自如...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