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8   星期三   农历八月十七   
搜索
杨柳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1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甬剧代表性传承人。1961年入宁波市戏曲学校,师从君卿、周定黻等前辈名家,主攻小生。戏路较广,表演自然松弛、台风洒脱优美,嗓音清亮,念白清晰,深刻刻画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重人物、重生活的演出风格。代表作有《半把剪刀》《天要下雨娘要嫁》《雷雨》《浪子奇缘》《杨乃武与小白菜》《秀才的婚事》《典妻》等。多年来,培养了严耀忠、虞杰、苏醒等一批中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季桂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月生,2015年7月去世,浙江省泰顺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泰顺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12岁师从泰生学习泰顺提线木偶表演,15岁师从著名雕塑家詹振辉学习木偶造型。后筹建泰顺工艺美术厂从事玩具研究设计,历任副厂长、厂长。一生从事木偶造型、木偶头雕刻创作,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创作了大量提线木偶头、布袋木偶头等,同时很注重木偶资料的收集整理,收藏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木偶头一百二十多件,出版了《泰顺木偶》等资料。培养...
查看更多
靳生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4月生,2011年12月去世,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河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小喜爱评书和灯影戏,师从杨生辉学习皮影演唱与表演。长期活跃在乡村进行演出,掌握的剧目较多,唱腔细腻委婉,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1978年以来,先后创作了《小羊和狼》《说谎的孩子》《鼠狼拜年》《东郭先生》等作品。先后培养出史占才、靳永义、靳永红、靳永兴、周邦辉等皮影艺人。
查看更多
秦礼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3月生,湖北省云梦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云梦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拜老艺人刘修昌为师学演皮影戏,1983年又拜皮影表演艺术家陆春元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擅长制作和表演。1985年在城关东正街建起了梦泽影戏馆,每年演出三百六十四天。演唱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诙谐处令人捧腹,悲惨时催人泪下。操影敏捷,散打双手舞十影,擅长枪战正面取头、回马取头、一战三取双头等绝招。曾有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专家和学者慕名...
查看更多
李先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0年1月生,青海省同仁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戏(南藏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寺院学习藏戏,在当地浓厚的藏戏艺术熏陶下,系统全面地学习藏戏艺术,熟练地掌握了民间藏戏技艺。在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恢复了南藏戏艺术一些失传的表演技法并加以丰富,形成南藏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专家、学者及艺术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先后整理上演了八大藏戏中的六部剧目(包括《智美更登》《卓娃桑姆》《曲吉诺桑》)以及《阿德拉姆》《松...
查看更多
凤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6月生,山西省神池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神池道情戏)代表性传承人。12岁考入神池县道情剧团,师从著名艺人王占邦(艺名周仓黑)学艺,攻小旦、青衣,后来受到贾桂林、康翠莲等名家指导。1985年正式拜晋剧表演艺术家田桂兰为师,全面学习旦角技艺。基本功扎实,扮相俊美,在气息、力度运用方面,依照道情戏“字重腔轻”的行腔规范,使字音清晰、唱腔圆润。同时,运用变宫和降低一律的“闰”音,创出“以偏音代替相邻五声正音”的道情“垛十字...
查看更多
万安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0月生,江西省临川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茶戏(抚州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5年考入抚州市采茶剧团,在老艺人徐奎高、饶寿魁和李德良的指导下学唱本调、抚调和众多的小调、杂调近百首,学习传统折子戏二十余出。主攻花旦,嗓音清亮、音色甜美、发声考究,“茶”味浓郁,富有灵气。1961年获江西省优秀青年演员奖。在其带领下,抚州采茶剧团继承传统、不断突破,排练新剧目,恢复老剧目,发展进入金时期。
查看更多
吴亚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1年10月生,安徽省合肥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5年在安徽省艺术学校梅戏表演专业学习,师承梅戏前辈丁俊美、杨春凤。1980年分配至安徽省梅戏剧院工作,师承老一辈艺术家乔志良、潘璟琍。气质温存,表演含蓄,唱腔委婉动听,塑造了《龙女》中的珍姑、《孤女婴宁》中的婴宁、《王步文》中的方启坤等形象,成功扮演了《天仙配》中的七仙女、《游春》中的赵翠花等角色。培养了何云...
查看更多
荣明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2月生,湖北省陂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1年进入中南戏曲学校学京剧。1952年进入武汉市楚剧团训练班,改学楚剧,师承高月楼、李雅樵、楚才等楚剧名家。曾进京为外国元首演出《双撇笋》《百花赠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戏曲片《葛麻》中扮演张大洪,在《炭火融融》中扮演朱伯儒。主演的《百花赠剑》获湖北省第四届戏曲会演一等奖。对楚剧“高派”小生的唱、念、做、舞有新的发展,成功创造了楚剧帽翅功...
查看更多
王艺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8月生,山西省万荣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梨园世家,自幼酷爱戏剧,13岁考入运城县蒲剧团,攻小生,师承蒲剧“四大武生”之一解洪平弟子邸国栋,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唱腔上根据自己嗓子淳厚洪亮的特点,扩大高音区,增强了阴柔性,被观众赞为“满口嗓”。做功上,集蒲剧小生名家之大成,并吸收京剧小生的文雅做派,特别是翎子功、梢子功、帽翅功特技表演深受专家与观众的赞誉。代表剧目有《鹤楼》《清官寇准》《吕布与貂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