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廷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重庆铜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铜梁龙舞)代表性传承人。廷炎11岁开始学艺,师从沈俊声、赵海涛等老艺人舞彩龙、打锣鼓,从1988年开始,他在继承传统龙舞技艺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些既有难度、又富有情节的龙舞套路,将川剧吹打乐、戏曲功架、武功把子等融入龙舞表演,使铜梁龙舞愈加精彩。1994年国家体委将龙舞列为体育竞技比赛项目之一,廷炎所创编的“大横8字花”“连环套”“飞龙追珠”“金龙抱柱”被认定为龙舞比赛的规定套路。...
查看更多
方元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0月生,福建省莆田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十番音乐(石惠洋十音)代表性传承人。自3岁起便拜第二代民间十音名师方春杏为师,随后又师从第三代名师方九养(宗叔)及第四代名师方文华,为惠洋十音的第五代传人。尤擅长飘笛演奏,技艺高超,曾参与福建省十番音乐精品比赛并获得银奖。已培养出了数位传承人,并致力于十音乐器及乐谱的搜集工作,为惠洋十音保存了大量宝贵实物及文字资料。
查看更多
顾友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1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善田歌代表性传承人。年幼时跟随母亲学唱田歌。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活跃在省市县各级田歌表演舞台上。嗓音清脆高亢,音高表达准确,会唱田歌的各种曲调。1955年参加沈少泉田歌班,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五姑娘》。1959年,参加上海音乐节,演出新编田歌《浦太湖结成亲》获得演出奖。1960年,新编田歌《浦太湖结成亲》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出,并录制唱片。长期通过...
查看更多
王兰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7月生,江苏省高邮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邮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幼年随祖母学唱高邮民歌,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1955年加入高邮县武安文工团。1957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传承的《数鸭蛋》《小小刘姐姐》《子》等高邮地区特有的传统地方民歌,具有浓郁的苏北水乡特色。唱法保留了高邮独特的民风韵律,充分表现乡土情怀。2000年后多次参加各地演出与比赛,热情传唱高邮民歌。
查看更多
贺玉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2月生,2013年12月去世,陕西省延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歌手世家,祖父是有名的秧歌把式。受家庭影响,从小学唱陕北民歌,练就一副金嗓子。20世纪80年代,带头在安塞掀起了民歌热。歌声高亢激越,穿透力强,以音高、歌多、手巧著称,擅长边唱边剪纸,唱啥剪啥,歌传其神,纸剪其意。演唱的《天下河九十九道弯》《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荡气回肠,先后为《土地》等七十多部电影、电视剧演唱插曲。整理、改编的...
查看更多
章样摩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7月生,山西省五台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台山佛乐代表性传承人。13岁与佛结缘入五台山菩萨顶拜格桑丹增为师,学习庙音乐曲牌及器乐演奏技艺。其间,随身携带笙管,不断校正复原,潜心致志,整理出藏传佛教金刚舞的全部佛乐、曲牌,还恢复了不少有民乐特色的庙堂音乐,为汉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钻研学习佛乐演奏多年,现已能够熟练演奏《禅曲诵经之部》《吹腔之部》《仪式用曲》中的曲牌四十多首,如点动一勒面、捧错点莲、国公达旦、各旦儿嘛一、宁...
查看更多
释汇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6年1月生,山西省繁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台山佛乐代表性传承人。26岁入五台山南山寺拜释万富为师,参禅礼佛,学习吟诵经文的曲牌和管子演奏技艺。其间,开始着手念诵及唱经吹奏曲谱的挖掘、整理工作。通过数十年练习,能够熟练演奏瑜伽焰口、禅门日诵、佛事散曲、三昼夜本中的全部曲目,如《华严会》《翠花》《五方结果》《铃杆箴言》《方便偈》《进兰房》《大乘经》《秘魔岩》《哭灵堂》等。钻研技巧的同时,非常重视佛教音乐的传承延续,1986年...
查看更多
一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5月生,山西省泽州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八音会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戏曲之家,母亲牛小明是当地名角。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酷爱民间音乐,自学唢呐、头把(锯琴),16岁拜大阳镇乐户第六代传人薛银旺为师,学习八音会技巧。经过数十年艺术磨炼,稔熟民间八音会器乐,以唢呐演奏技艺最为突出,尤其擅长咔戏,能用鼻吹或两支唢呐对吹与口琴子交替吹奏,并以真假嗓音咔戏模仿人的笑声、对白,极大地丰富了上党八音会鼓吹乐的表现力,在演奏风格上独树一...
查看更多
代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4年4月生,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柱土家啰儿调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爱好山歌,记忆力好,常常一听当地老人唱歌,自己就能唱,因此掌握了不少当地民歌,包括啰儿调。在上学的时候,就能够利用当地的啰儿调即席编词、随口应答,并通过唱歌打趣游戏,甚至隔山以唱山歌的方式与他人对唱。演唱的啰儿调民歌有见子打子、即兴填词、声音高亢奔放的特点。已出版了啰儿调演唱专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啰儿调的传承,虽已年过七旬,依然活跃在石柱县...
查看更多
扎格达苏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4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养母学习长调民歌,1974年进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工作,后调入内蒙古广播合唱团。1976年起师从哈扎布学习长调民歌演唱。在苏尼特长调委婉抒情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阿巴嘎—阿巴哈纳尔长调细腻典雅和乌珠穆沁长调华美舒展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在长调流行地域具有广泛的艺术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起,曾在多项国际、国内比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