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陈敬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生,安徽凤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凤台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陈敬芝13岁开始玩花鼓灯,演“兰花”,艺名“一条线”。1939年他和宋庭香、李学洪共同将流行在颍上、霍邱县的弦子灯和凤台县的花鼓灯相结合,唱腔优美动人,群众称为“一条线调”。他的表演细腻,动作轻盈秀丽,扇花手巾花丰富多变;无论是身法上的“颤、颠、抖”“三道弯”,还是“上山步”“小起步”“秀步”等舞步,都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民间有顺口溜赞誉其表演魅力“看见一条...
查看更多
李荣仔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生,广东遂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李荣仔1992年拜广东醒狮第二代传人梁汝义为师,扎扎实实地从“起、踏、探、跃”等传统地狮的基本功学起,次年赴佛山南海
黄
飞鸿馆跟黎念忠学习传统高桩狮技艺,2002年回村当教练将舞狮技艺传授给本村第四代传人李国廉、梁其献、李国连、梁忠、方顺文、梁树机等人,后又主动走出村围,赴广东、湖南、广西等地传授狮艺,带出数十个新狮班。李荣仔的狮舞步法灵活多样,动作形态丰富全面...
查看更多
王曰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浙江临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
黄
沙狮子)代表性传承人。王曰友15岁师从第四代
黄
沙狮子传人冯郁青学习舞狮,掌握了狮舞的全部技巧。他把民间武术与传统狮舞表演巧妙结合起来,在舞狮表演的同时穿插精彩的武术技艺绝活,他独创的舞狮跳桌动作惊险美妙。20世纪90年代后,王曰友担负起传承的重任,把平生所学的狮舞技艺传给下一代,培养了一大批狮舞队员。
查看更多
陈行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生,浙江奉化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奉化布龙)代表性传承人。陈行国生于舞龙世家,从小接受父辈的艺术熏陶,并师从陈世雄、陈银康、范成茂等人。他17岁起参加村里的少年舞龙队,并执掌龙头。他不但继承了奉化布龙的优秀传统套路,还创新推出十余个新颖的造型动作和套路,使奉化布龙更具魅力。陈行国不但是舞龙高手,还是个能工巧匠,其制作的布龙道具形象逼真,色彩鲜艳,龙身轻巧,坚实耐用。多年来,陈行国一直致力于奉化布龙的传教,不但为当地一些...
查看更多
黄
锐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广东陆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汕尾滚地金龙)代表性传承人。
黄
锐胜自幼通过家族承传成为滚地金龙第十六代传人。他18岁正式参加“金龙武术队”,受到前辈的教导和器重,而后成为滚地金龙的舞龙头的艺人。他不断深入探索滚地金龙的表演艺术,从实践中提高表演水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创作,使龙舞表演更加连贯紧凑,起伏多变,神韵饱满。代表作品有:《双人舞龙》《金龙戏水》等。
查看更多
黄
廷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重庆铜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铜梁龙舞)代表性传承人。
黄
廷炎11岁开始学艺,师从沈俊声、赵海涛等老艺人舞彩龙、打锣鼓,从1988年开始,他在继承传统龙舞技艺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些既有难度、又富有情节的龙舞套路,将川剧吹打乐、戏曲功架、武功把子等融入龙舞表演,使铜梁龙舞愈加精彩。1994年国家体委将龙舞列为体育竞技比赛项目之一,
黄
廷炎所创编的“大横8字花”“连环套”“飞龙追珠”“金龙抱柱”被认定为龙舞比赛的规定套路。
黄
...
查看更多
方元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0月生,福建省莆田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十番音乐(
黄
石惠洋十音)代表性传承人。自3岁起便拜第二代民间十音名师方春杏为师,随后又师从第三代名师方九养(宗叔)及第四代名师方文华,为惠洋十音的第五代传人。尤擅长飘笛演奏,技艺高超,曾参与福建省十番音乐精品比赛并获得银奖。已培养出了数位传承人,并致力于十音乐器及乐谱的搜集工作,为惠洋十音保存了大量宝贵实物及文字资料。
查看更多
顾友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1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善田歌代表性传承人。年幼时跟随母亲学唱田歌。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活跃在省市县各级田歌表演舞台上。嗓音清脆高亢,音高表达准确,会唱田歌的各种曲调。1955年参加沈少泉田歌班,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五姑娘》。1959年,参加上海音乐节,演出新编田歌《
黄
浦太湖结成亲》获得演出奖。1960年,新编田歌《
黄
浦太湖结成亲》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出,并录制唱片。长期通过...
查看更多
王兰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7月生,江苏省高邮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邮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幼年随祖母学唱高邮民歌,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1955年加入高邮县武安文工团。1957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传承的《数鸭蛋》《小小刘姐姐》《
黄
黄
子》等高邮地区特有的传统地方民歌,具有浓郁的苏北水乡特色。唱法保留了高邮独特的民风韵律,充分表现乡土情怀。2000年后多次参加各地演出与比赛,热情传唱高邮民歌。
查看更多
贺玉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2月生,2013年12月去世,陕西省延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歌手世家,祖父是有名的秧歌把式。受家庭影响,从小学唱陕北民歌,练就一副金嗓子。20世纪80年代,带头在安塞掀起了民歌热。歌声高亢激越,穿透力强,以音高、歌多、手巧著称,擅长边唱边剪纸,唱啥剪啥,歌传其神,纸剪其意。演唱的《天下
黄
河九十九道弯》《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荡气回肠,先后为《
黄
土地》等七十多部电影、电视剧演唱插曲。整理、改编的...
查看更多
1
366
367
368
369
370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