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8 星期三 农历八月十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75)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32)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亮相
2018.08.08
要闻
8月8日,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巡展的开篇首展在全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精彩亮相。“文化越古今”——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承办,既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上海与友好城市亚历山大省在文化领域的全新合作。本次展览特别选择了世界文明的标志性文化场馆作为展示平台。亚历山大是地中海的千年古城,是...
查看更多
苗族赶秋
2018.08.07
专题报道
图1 苗族赶秋活动现场苗族赶秋,苗语“交秋”,汉语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原由村寨轮流举办,现多由乡镇或者县区举办,秋场设在“立秋”这天的墟场点。秋日来临,收获在望,欢庆丰收,古来有云。赶秋之日,十里八乡、四村五寨都要组织队伍参加,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卸下肩上的担,穿着华丽、鲜艳的苗族服装,数万余众前前后后、来来往往游行于秋场。苗族赶秋集歌舞、祭祀、体育、娱乐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随...
查看更多
“小小传承人”赴澳大利亚文化交流圆满结束
2018.08.07
地方新闻
8月2日,参加“小小传承人”第二季“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澳青少年非遗国际交流活动的演出团队一行在圆满完成交流任务后,载誉回国。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等赴长沙
黄
花国际机场迎接,对他们圆满完成赴澳演出任务表示祝贺。“小小传承人”一行在圆满完成交流任务后,载誉回国为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今年,湖南省文化厅继续开展“小小传承人”活动,面向全省选拔招募了49名热爱非遗的青少年,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排练京剧、花鼓戏...
查看更多
专访陕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洪济龙
2018.08.03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洪济龙,陕西省艺术馆馆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多点开花 激发活力——首届非遗品牌大会侧记
2018.08.03
专题报道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社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进入人们视野,由此衍生的非遗品牌层出不穷,相继打造出一张张亮丽的文化名片。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的2018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举办。百余个非遗项目和品牌的相关单位代表齐聚广州,聚焦非遗品牌建设和相关生态系统构建问题,共同探索我国非遗传...
查看更多
匠杆、仪式和生命的桥:侗族风雨桥的营造及其文化内涵
2018.08.01
论坛
摘要:以侗族风雨桥的营造为例,研究影响其产生的文化传承、传统的工匠技术和度量系统的建立,以及风雨桥建造过程的仪式。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作者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展示了成型和根植于当地文化传承的侗族风雨桥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侗族的传统聚居地位于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的毗邻山区。其建筑依山而建,这种高架木屋称作干栏结构。侗族村寨通常由家族发展而来。一个村寨属于同一姓,通常由50~60个家庭组成,有时超过100个。村寨的中心是高高升起的侗族...
查看更多
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
2018.08.01
论坛
提要:“抢救第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 而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亟待加强。其次,历时性地回顾了我国运用抢救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凸现出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厘清抢救性保护应树立的正确理念,并紧密联系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首届非遗品牌大会关注多项非遗品牌话题
2018.07.30
要闻
非遗品牌大会开场表演(摄影:苗雨)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的首届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与会领导与嘉宾共同发起“中国非遗品牌计划”(摄影:苗雨)此次大会搭建起非遗品牌的高端对话平台,邀请了百余项非遗项目和品牌的代表齐聚会场,共同聚焦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品牌跨界等要素,从多个层面探讨非遗品牌和相关生态的...
查看更多
一点如漆 万载存真
2018.07.30
专题报道
墨与纸、笔、砚一同,相随文房,伺奉案头,被国人称为“文房四宝”。墨,是中国传统书写、绘画材料,也是独特的工艺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墨渐渐被赋予审美性和哲学性,不但水墨成为最具中国哲学意味和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形式,墨本身也逐渐成为集绘画、书法、雕刻等于一体的艺术品,惜墨、赏墨、藏墨成为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中国是墨的故乡,自古就有对制墨、用墨方面的系统研究,从墨丸到墨锭再到墨汁,从松烟墨到油烟墨,无不体现着墨文化的精奥。其中,尤以徽墨造型美观、质量上乘...
查看更多
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2018.07.26
论坛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在纯粹的形式与对象化的史诗作品之间,创造性的叙述者与受众是必要的前提,它是史诗传统作为历史过程得以延续的不可或缺之条件。史诗作为体裁具有超越性,其意义超越了某一个史诗作品的局限。这种意义是创造性的叙述者与史诗受众的个人经验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体裁的概念从它一开始出现在民俗学理论中,就是一个与“形式”或“类型”相近的同义词。从这种视角来看,民俗学包括神话、史诗、故事、歌谣、谚语等方面的研究。但是...
查看更多
1
376
377
378
379
380
5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