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一次非遗传承人的“现场秀”——山东举办第五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评审
2018.07.04
专题报道
现场演唱山东梆子、四平调、两夹弦等经典唱腔,展示葫芦雕刻、内画、刻瓷等传统技艺,阐释不同项目的历史流变和传承保护经验、成果……近日,山东第五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评审在济南举行。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戏剧与传统舞蹈类等5个组别170名传承人参加“大考”,分享各自领域非遗保护、传承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 传承人争相亮绝活 在传统技艺类评审现场,传承人们早早备好了风筝扎制、毛笔制作、葫芦雕刻等所需的工具,争相秀技亮艺。 在东昌葫芦...
查看更多
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2018.07.04
要闻
(原标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开班仪式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充分发挥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培养专业的队伍,促进非遗保护多层次多渠道传播,7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文化...
查看更多
朱树龙:47年坚守,只为传承和发展柳琴戏
2018.07.03
人物
朱树龙(右)在辅导徒弟杨诚 徐州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是流行于徐州一带的地方剧种。其唱词为徐州本地方言,配以丰富的花腔和特有的拉腔,有着浓郁的乡土特色。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柳叶琴,故而在1953年,被定名为“柳琴戏”。 2008年6月,徐州柳琴戏和徐州剪纸、徐州香包等3个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朱树龙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琴戏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
角黍龙舟话端午(下)
2018.06.29
专题报道
五日吉祥图 齐白石/绘端午即景 唐云/绘端午习射竞技,或不限武人,《明史·列传四十六》记有文官顾佐端午一射,令“守将大服”事。传曰,“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庄浪地方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顾)佐文士,难之”。校射,考核射术。因为顾佐是文官,守将们想借机为难他,煞其威风。没承想,顾佐手持弓箭,“一发而中,守将大服”,自此不敢小看。顾佐射技,或自少时习练射团射柳而来,而且非此一射厉害,顾佐平素为官“刚直不挠,吏民畏服,比之...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传承路径探析——以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
2018.06.28
论坛
摘要: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中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类型,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主要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的和谐共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挖掘和培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来自主流文化的强大压力和冲击,一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已经消失,大量传统的民族技艺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入选“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黄
素萍:“我们遇到了淮剧的最好时代”
2018.06.27
专题报道
艺术名家是传统戏曲的中流砥柱,青年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更好地促进拔尖人才的涌现,文化和旅游部实施了“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江苏四位地方戏曲名家
黄
素萍、燕凌、王芳、
黄
静慧入选2018年度名单。她们将采用“一带二”的方式,向两名学生传授两出经典折子戏,以口传心授的方式重点培养好苗子,让名家好戏薪火相传。 “淮剧之家”全家总动员 5月27日,淮剧艺术家
黄
素萍第一期艺术传习班在泰州梅兰芳大剧院举办。开班仪式上...
查看更多
与戏痴缠一世 坚守
黄
梅初心——记
黄
梅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俊
2018.06.25
人物
杨俊在
黄
梅戏《妹娃要过河》中饰演阿朵 她是家喻户晓的
黄
梅戏“五朵金花”之一,至今仍能唤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孟姜女》的声名鹊起,到《妹娃要过河》的自我突破,一路走来,她不断收获着成长的徽章,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中国
黄
梅戏艺术节金奖尽入囊中。作为当代
黄
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的杨俊,如今又多了一个头衔——
黄
梅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有人说,杨俊人生路看似平顺,实则更像一出戏,情节跌宕、故事有趣:在
黄
梅戏的兴盛之地安徽...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暨山东商河鼓子秧歌走出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8.06.22
要闻
2018年6月21日,由山东省文化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商河县人民政府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承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暨山东商河鼓子秧歌走出去”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艺术家与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联手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其主旨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 发布会在商河鼓子秧歌的隆隆大鼓声中拉开帷幕,来...
查看更多
角黍龙舟话端午(上)
2018.06.22
专题报道
龙舟夺标图(崔护、程宗元/绘)榴花开后,节序重五。重五,又称端午,中华风俗佳节。端,有初始、恰好等美意。“端午”称名可能始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至隋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又明确五月初五“谓之端午”。《晋书·乐志》有“五月之辰谓之午。午者,长也,大也。言物皆长大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萌,夏是长,看好故事的真正开场。其实,旧历每月的初五,民间皆可称作“端五”或“端午”,通常认为“五”“午”同音,通用无妨。然而,五月初五,毕竟是巧数碰头,当为大吉,所以民俗...
查看更多
能让一位同学爱上京剧也是进步——国家京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侧记
2018.06.22
专题报道
演出现场(摄影:刘鑫) “一见娇儿泪满腮,点点泪珠洒下来。”四郎与母亲团聚的画面催人泪下。日前,国家京剧院二团走进沈阳的部分高校,为莘莘学子献上经典剧目《四郎探母》,并举办京剧艺术讲座、戏曲座谈会等活动。5场演出,韵味十足的经典旋律、引人深思的故事情节、令人惊艳的舞台表演,令众多学子在欢笑与泪水中重新审视忠孝与节义。 每场演出正式开始前,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江其虎都会举行“感受中国古典之美”京剧艺术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京剧艺术的起源...
查看更多
1
378
379
380
381
382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