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难忘
黄
梅戏
2018.05.22
专题报道
舞起台步,咚锵咚锵……锣鼓声中,戏唱得正热:“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念的唱的,都是人人听得懂的土话:“长子打把伞,矮子戴朵花。此花叫作呀哩呀嘟儿喂呀,嘟儿喂呀,叫做莲蓬花。”是民歌小调,载歌载舞,也像西方歌舞剧。 这便是
黄
梅戏。 湖北
黄
梅这一带,红白喜事、比赛聚会,习惯请来戏班,唱起
黄
梅戏,图个喜庆。正月花灯、四时八节,更是“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
黄
梅戏发源于
黄
梅县,故名
黄
梅戏。起初,
黄
梅县北多云山一带盛产茶叶...
查看更多
“匠·心——河南省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成果展”即将开幕
2018.05.22
地方新闻
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匠·心——河南省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成果展”将于6月1日至20日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开展。此次展览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博物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联合承办。传统工艺,通过手工劳动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技艺,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匠心与辛劳的结晶,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传统医药炮制等诸多项目。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
查看更多
小满农俗
2018.05.21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生长皆有定时,农事习俗更是和节气息息相关,其中小满节气尤其如此,今年的小满时间是2018年5月21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初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的含义包括:北方的夏熟作物还未成熟,但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也指南方的雨水丰盈。小满三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此时苦菜繁茂,那些枝条细软的喜阴植物在强烈日照下枯萎,百谷进入成熟期...
查看更多
花丝镶嵌:古老金火艺术的现代创新
2018.05.21
专题报道
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2000多年来一直为宫廷御用。左图为明万历皇帝金丝翼善皇冠的复制版。 花丝镶嵌工艺又称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 花丝镶嵌是燕京八绝里最繁复的贵金属手工技艺之一,有着2000多年的传统文化底蕴。如何把这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结合时代要求开展花丝镶嵌产品的设计和创作...
查看更多
曲艺小书如何传唱下去
2018.05.21
专题报道
展演开幕式上艺术家献艺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小说史”课程的讲授中,专门将属于曲艺曲本的宋元话本纳入了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的视野。他指出了曲艺与古典章回体小说形成的直接文化渊源,第一次在学界确证了曲艺与文学的血缘关系,确立并提升了曲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地位。 缘分有时很微妙。近百年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和浙江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活动,将一大批当代曲艺...
查看更多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10年:“花开墙内 名扬世界”
2018.05.18
专题报道
来自热贡地区的唐卡画师展现“指尖”传承。热贡地区,唐卡色彩鲜丽,从艺人员众多,绘画技法精妙,被誉为“藏画之乡”(摄影:孙睿) 在青海生活了21年的荷兰人Klaas谈及热贡一词时,能罗列出如唐卡、於菟、藏戏、六月会、泥塑等一系列“名片”,“热贡正从一个区域名成为(文化)品牌。” 热贡一词在藏语中意为“金色的谷地”,一般指称青海省
黄
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流域同仁县及其周边地区,此间于2008年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要只争朝夕、久久为功
2018.05.18
论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有1082人榜上有名。文化和旅游部将历次(第一批至第五批)公布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作了分类、分区域统计,通过一张表,全国各省区市(含香港、澳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中直单位)、各批次的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和总数一目了然,无论是公布新名单还是这项统计工作,做得很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统计表也公布了“已去世”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统计显示,截...
查看更多
周淑英:剪出流光溢彩
2018.05.17
人物
周淑英展示剪纸艺术人常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河北蔚县农家女周淑英,用一双巧手继承和创新着剪纸艺术,使得这一民间技艺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她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推陈出新的河北剪纸艺术第三代传人 走进周淑英工作室,只见工作台上放置着薄薄的纸张、小巧锐利的雕刀、鲜艳的颜料,经过周淑英进行精巧的造型设计、细心雕剪和独特点染,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和中国传统寓意的剪纸就完成了。这些剪纸有的表达了...
查看更多
国家投入80万元培养
黄
梅戏青年旦角演员
2018.05.15
要闻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与安庆市
黄
梅戏艺术剧院联合实施的“
黄
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项目即将开班,目前已接受报名。 该项目由国家投入80万元,面向全国文艺院团、文艺院校、文化馆及民间
黄
梅戏剧团班社,招收具有
黄
梅戏表演经验和学习进修愿望的优秀青年演员,其中包括青年旦角25名、男演员5名。
黄
梅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女性角色为主的格局,但当前
黄
梅戏旦角演员中,青年演员较少。“因为历史和地域因...
查看更多
我们细说过的二十四节气
2018.05.04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
查看更多
1
379
380
381
382
383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