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罗店龙船,与乡村振兴同行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黄艺芹 狄明珠 创建时间:2018-06-15 09:40:00

  端午佳节,罗店罗秀湖将成为龙船的世界,色彩斑斓的龙船在湖面上表演,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全民参与罗店龙船文化节,几艘龙船蓄势待发。

   “虾睛、鳄嘴、麒麟角,昂头、翘尾、七彩袍”,走进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口衔明珠,长须拂水的罗店龙船旗帐鲜明,让人眼前一亮,它荟萃了造船、建筑、雕刻、扎灯、织锦、刺绣等众多技艺精华,每每吸引着参观者驻足观赏,啧啧称赞。罗店龙船诞生于通江达海的长江入海口沿岸,以罗店当地水湾河汊的浅底摊船为原型,融合了地方演出赛会的传统风俗,以游、赏、演、乐为主,形成了独有的外部形象和演出礼法规矩。它的船体描金绘彩,船前部耸立“北极阁”,以当地明代古楼台为式样,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船尾设艄亭,彩瓦飞檐,精致美观;船上遍插锦旗,光彩夺目;下水后台角俏丽、丝竹悠扬,和清澈的水面上下交映,正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秀美画图。

    作为罗店百姓人尽皆知的民间文化习俗,罗店划龙船活动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7年,罗店划龙船习俗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翌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每逢端午佳节,制作精良且“重观赏,以表演为主”的罗店划龙船活动,已成为罗店美兰湖、罗秀湖上的一道绚丽风景,吸引着罗店乃至其他区的市民近悦远来。

    粉墙风动竹,水巷小桥通。作为长江口上的第一个江南古镇,罗店依水而建、傍河成市,域内水网密布、石桥众多,似乎天生和船有着特殊的缘分。史载明清时期,罗店韩家湾有一个特殊的船工群落,80%以造船为业,家家有船,少则二三条,多则数十条。他们累世居住于此,从事造船行业,世代传承。而作为民俗文化的划龙船活动,初始阶段以冬闲或庙会、集市的“旱船”和“台阁”形式出现,到康熙至道光年间才出现自建的水上龙船,集文化、娱乐、商贸于一体,成了江浙沪地区龙船活动中特色鲜明的流派,《罗溪镇志》称之为“擅一邑之胜”。

    曾几何时,由于历史原因,划龙船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改革开放以后,罗店划龙船活动恢复生机。1993年,出身造船世家的张氏三兄弟为挽救即将失传的龙船制造技艺,决定举家族之力“让龙船重新回到河里”。锯木板、填缝隙、打船钉、抹油灰、再上色……古法造船的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张氏兄弟凭借自己的工匠经验,终于制造出第一条新的龙船——“小青龙”。此后,在罗店镇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白龙”“黄龙”“蓝龙”“紫罗兰”“玉龙”相继问世,罗店龙船的制造也进入了良性循环。1994年,罗店全面恢复端午划龙船民间习俗,举办了首届罗店龙船文化节。如今,龙船元素被广泛融入彩灯、民俗画等罗店民间艺术之中,引领着罗店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助推着罗店乡村的繁荣振兴。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陈勤建认为,划龙船是“罗店人的百科全书缩影”。他说:“罗店划龙船是传统端午的习俗,汇集了罗店深厚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味。罗店龙船经过代代相续,不仅综合了建筑、雕刻、彩灯、织锦等多种民间手工艺,也体现了罗店人民的生活史、文化史,乃至战争史。”如今,每到艾草芬芳时节,罗店的工匠师傅就开始忙着修复即将“下水”的龙船,老百姓则开始期待着龙船文化节的到来。端午当天,美兰湖或罗秀湖早早便已人头攒动,可谓“引方圆百里之民众,呈万人空巷之盛况”。“点睛”之后,伴随着一艘艘龙船“下水”,岸边、桥上,掌声、叫好声顿时响彻云霄。罗店划龙船的表演别开生面。舵手以脚踩船板指挥划手,船上乐班则演奏专门曲目以配合表演。最精彩的划龙船表演当属“打招”,不同的龙船组合“打招”,可形成各种不同的队形和走向,从而变换出“链条串”“荷花箍”“交叉环”“团团转”等,数艘龙船交叉往返,旋转迂回,或同向追逐,或相向穿行,或顺流竞驶,或逆水调头,划手们个个奋力划桨,尽显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让岸上观众赞叹不已、深受感染。

    自首届罗店龙船文化节以来,罗店已开展了200余场龙船专项活动,累计参与群众超过130万人次。划龙船活动已从单纯的节庆向百姓文化盛会拓展,而这些均离不开罗店镇党委、政府对当地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视、扶持、保护和发展。据罗店镇党委书记瞿新昌介绍,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是罗店镇的重要工作。镇党委、镇政府专门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具体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学习研究、信息交流、跟踪检查、评估考核等长效机制,以政府投入、企业资助等形式,将资金及时用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创建。目前,罗店长期坚持开展活动的艺术团队有200多个,仅围绕龙船文化,就有划龙船队、龙船制作团体、龙船音乐团体等。同时,罗店不仅建立了“非遗工作坊”,给民间艺术技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还通过建立民间艺术博物馆,让老百姓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这些民间艺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罗店镇近年来开展了龙船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宅,进企业、军营的“四进”活动,使得罗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效更加显著。2014年4月至8月,经罗店镇党委、政府批准,罗店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联合罗店龙船传承人、罗店彩灯传承人和有关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开发了一套罗店龙船拼板。同年9月,罗店镇镇域范围内各中小学校纷纷开展了罗店龙船拼板进校园活动,小朋友们动手、动脑,乐此不疲。

    传承“工匠精神”的罗店龙船,在保留传统古法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完整的数字档案,制作全息数字3D模型,完成了龙船建造CG演示动画,清晰还原了罗店龙船制作工艺的每个步骤。传承发展中的罗店龙船既注重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又注重时尚文化的有机融入,为传统民俗古韵增添了新的时代光彩。据悉,罗店龙船还通过“文化+旅游”模式,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罗店龙船”为核心,罗店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如今已覆盖全镇21个村、47个居委,群众参与率接近100%。与此同时,借助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和上海市民文化节等平台,罗店的民间艺术团队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交流互动,推动着村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正逐渐形成“人文内涵丰富、一镇两貌秀美、产城融合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场景。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