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6 星期一 农历八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75)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32)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除了临终关怀,还能做什么?
2016.05.26
论坛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在概念上仍然存在着无数混乱和争议,但是随着国家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逐步实施,发掘、登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似乎一点也没耽搁,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热火朝天”了。雷厉风行的大跃进作风再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威力。 当然与每一次大跃进一样,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随之而来的又是盲目性和破坏性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争业绩、创品牌,商人为了有利可图的投资,纷纷争抢上“名录”、搞开发...
查看更多
寻找身边的工匠——六必居非遗传承人:杨银喜
2016.05.26
专题报道
【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发起寻找“大国工匠”,推出首都各行各业行业精英的系...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16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
2016.05.19
其他新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在开幕式上致辞 与会嘉宾参观展览 展览现场 5月17日下午2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在炎
黄
艺术馆隆重举行美术学系与设计学系2016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和设计学系博士、硕士、MFA等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共八十余人约二百余件,包括中国画、书法、油画、雕塑、陶艺设计,传统技艺研究(MFA)中的刺绣,漆艺,越窑青瓷,徽州木雕,牙雕等作...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文乾刚:用雕刀点亮人生
2016.05.17
人物
《维摩演教图》创作中 《维摩演教图》局部 “文氏剔红”,用一个姓氏连缀起一个艺术门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雕漆技艺“非遗”传承人文乾刚在雕漆艺术产业中的地位不言自明。 “原来,大师是可以这样当!” 慕名而访,我在文乾刚雕漆艺术工作室前见到了英姿勃发、头盔墨镜齐备、着全套专业自行车运动装、正在准备率队骑行的这位传奇大师。时年75岁的他正要率工作室全体长途骑行70公里。这是他们每周一次的例行“功课”,已经坚持了三年之久。工作室同仁们...
查看更多
非遗:走出“深闺”让人识
2016.05.09
论坛
猴年春晚上一段《华阴老腔一声喊》,让观众感受到了“
黄
土与摇滚、电声与弦乐的碰撞”。被誉为中国
黄
土地上“最古老摇滚”的华阴老腔,在借助电视荧屏与现代元素火爆之前,也曾面临诸多的传承尴尬:它是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剧目几乎不外传;老艺人正逐步消减…… 由无人问津到众人追捧,华阴老腔的蜕变在于巧妙借力——借助非遗保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借助跨界融合、创新尝试激起当代人共鸣。打破过去的闭关状态,在守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汲取,因此具备了打动观众的魅...
查看更多
走近非遗传承人:怀揣剪子 绽放心花
2016.04.29
专题报道
“在这块热土上,男人的世界是一把头,女人的世界是一把剪子。”这句话,恰当地描述了我母亲高凤莲的人生。 山里的女人,肩头扛着一座山。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母亲都能挺过来。她一辈子立足于
黄
土高原,有百折不挠的
黄
河精神,心里有再多伤痛,也只是在没人的时候拿出来晾一晾又放回去。而那些无眠之夜,陪伴母亲的就是一把剪子。母亲不识字,铰花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全都倾吐在那红纸中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剪纸从她的炕头走进世人的目光...
查看更多
谷雨时节 古人为什么要“禁蝎”?
2016.04.26
专题报道
转眼间,“谷雨”已过。“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一年四季中最美丽怡人的春天就将远行,而酷热的夏日则将来临。谷雨时节,古人都做些什么?“禁蝎”、“调摄”、“祈嗣”……都是流传很广的“谷雨”习俗。 贴符“禁蝎”:书“谷雨贴”防“五毒” 《增修登州府志》:“士民用朱砂书符咒,禁蛇蝎” “谷雨”之后的节气是“立夏”, 由于“五毒”在夏季常出没,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古人要在谷雨前后进行一场除“害”运动,即“禁蝎”或...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甘而可的“漆”彩人生
2016.04.26
人物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新石器时代起先辈就认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徽州早在唐代就以漆器闻名,宋代时徽州细嵌螺甸漆器更是誉满全国,有着“宋嵌”之称。徽州盛产漆树,徽州漆器是利用天然的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菠萝漆为徽州漆器技艺最高水平代表。然而,这样优秀的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失传。 甘而可是安徽
黄
山人,生于1955年。甘而可懂绘画、善木工、会雕...
查看更多
谷雨不下,庄稼怕
2016.04.21
专题报道
春天的节气,总是和“雨”过不去。这大概因为春天真的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但即便都是春雨,却各有各的姿态,比如“雨水”总给人烟雨蒙蒙的感觉,而“谷雨”就淅淅沥沥地显得清畅得多。 谷雨简介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6个节气,也是标志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文学规定,太阳在
黄
道上运行到达
黄
经30°时为谷雨,这一般都落在每年的4月19-21日。到这时节,田中的农作物特别需要雨水的滋润,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中国古代的农业是“靠天吃饭”,只有天上下雨,地...
查看更多
传承的困境 塘都非遗考察记
2016.04.18
专题报道
刺绣 颈饰 传统建筑 蜡染 在贵州传统村落调查时,有一位朋友面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凋零的境况感慨万千,每每遇到小孩子,她都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说:你们看,那些花纹多美啊,你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向奶奶学习,不要把这么好的传统丢掉啊! 孩子们懵懵懂懂地听着,点点头。我很悲观地想,过不了多少年,他们便会追随哥哥姐姐的步伐,加入进城务工的人群。这些美丽的花纹,恐怕要永远停留在记忆之中了。甚至从这位朋友的劝说用词,我也能听出她的无奈:要向奶奶学习,而...
查看更多
1
429
430
431
432
433
5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