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搜索
专题报道
  对于中国人,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仪式。即使不是孔府家宴、满汉全席,简简单单的小菜也因为年夜饭而显得神圣,家家户户都参与到年夜饭的朝圣中。就比如北方过年必吃的饺子,那可不是简单的一款面食,更是一个包括和、擀、包、下各个步骤,与家人一起动手共同制作、共同享用的一款团圆美食。饺子历史悠久,并且馅儿多种多样,在新年里有多种美好的寓意。年的味道,浓得化不开。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元宵,云南的火腿、西安的羊肉泡馍,还有泥螺、霉豆腐、糟钵斗,豆豉、腐乳、榨...
查看更多
人物
胡小平在做花样   红彤彤的剪纸,红火火的年。身为湖北省鄂州雕花剪纸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小平早在除夕前几天就开始设计图案、剪纸雕花,用金猴蟠桃、迎新春、招财进宝等主题的剪纸图案为亲朋好友添上一份喜气、送上一份祝福。   都是一身历史的沧桑   与胡小平相见,是2015年秋在湖北省仙桃市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展示活动上。在来自全国27个剪纸之乡的代表中,胡小平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因为他带了两样宝贝——花样“栊子”(背箱)和花样儿鼓。这两...
查看更多
人物
    袁慧琴剧照   前不久,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袁慧琴,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文化中国”艺术团赴美慰侨演出。说起此事,她感慨万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巡演,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京剧会勾起异乡人的乡愁”   袁慧琴在国内是著名的“千面老旦”,是京剧界的“角儿”。尽管曾多次出国演出,但京剧在海外是否会受欢迎,尤其是美国当地对京剧的接受程度如何,一开始她心里也没底。没想到,每到一个城市演出,当地观众热情洋溢的脸庞、手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项目马海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 来自阿拉善盟的非遗传承人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表演节目。本报记者 刘春 摄  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祭驼仪式。 国家级非遗项目鄂尔多斯婚礼。     近几个月,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四胡、马头琴音乐、蒙古族服饰、好来宝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8名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采录,每位传承人口述采访时长在5小时以上。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的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进行...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1月13日,文化部在苏州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总结会。 图为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马思伟 摄 图为会议间隙,项兆伦副部长参观苏州工艺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成果汇报展。 新宇 摄 1月13日,文化部在苏州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总结会。 图为总结会现场...
查看更多
论坛
  方志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德庆民间舞蹈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方式,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密码,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其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解放后首部《德庆县志》(199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尽管当时并未出现“非遗”的概念,但该志书却在“文化篇”中较为详尽地记述了德庆的民间舞蹈,为存史和保护文化资源作出了贡献。   本文试以德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走街串巷表演古蔺花灯   前不久,古蔺县古蔺镇龙坪村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村民姚占楷欣喜地将“古蔺花灯传习所”的牌子挂上自家门前。自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蔺花灯,有了大方规范的传习基地;花灯爱好者姚占楷,也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姚占楷自豪地说,他从“祖祖(太爷爷)”那一辈,就开始跳花灯,他已经是第四代传人了。日前,姚占楷接受了记者专访。   花灯的变革从“简单粗暴”到“精美高端”   回忆起与花灯相伴的日子,总有一些心酸的时刻,姚占楷一路见证...
查看更多
人物
    武强年画制作工艺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在,马习钦正潜心研究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结合现代手法,使武强年画的绘、刻、印、裱四个流程在不失传统做法的同时,更加先进。  马习钦是武强年画的原产地——河北省武强县街关镇人。自宋元开始,武强人就用当地芦草做纸,用土生杜梨树木料做版,用槐花(色)、石榴花(红色)、靛蓝草(蓝色)、锅底灰(黑色)榨取天然颜色来印刷年画。武强年画明初已初具规模,清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最高产量达1亿对开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长江文明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与河文明并列为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涉及的区域之广,民族人口之多,文化遗产数量之丰、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将于11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这次大展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对于展示宣传...
查看更多
人物
  说起“八仙过海”的故事,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传说,八仙原来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八个颇享盛名的民间艺人。相传“八仙”过海时,一条金色鳌鱼在海上兴风作浪,溅湿了汉钟离的衣服。汉钟离心中恼怒,便拔剑斩了鳌鱼,并抽出鱼骨,蒙上鱼皮,制成了一种管状乐器,取名叫“渔鼓”。在丰县孙楼镇吴庄,曾宪启老人就是会演奏这种“神仙乐器”的人,是丰县目前唯一的一位渔鼓艺人。   为欢迎我们的到来,曾大爷小心翼翼地搬出了他的渔鼓,给我们演唱了《韩湘子度林英》。这个段子写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