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6 星期一 农历八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75)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32)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长江文明 非遗唱响
2015.11.19
专题报道
长江文明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与
黄
河文明并列为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涉及的区域之广,民族人口之多,文化遗产数量之丰、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将于11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这次大展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对于展示宣传...
查看更多
丰县最后一位渔鼓艺人
2015.11.17
人物
说起“八仙过海”的故事,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传说,八仙原来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八个颇享盛名的民间艺人。相传“八仙”过海时,一条金色鳌鱼在海上兴风作浪,溅湿了汉钟离的衣服。汉钟离心中恼怒,便拔剑斩了鳌鱼,并抽出鱼骨,蒙上鱼皮,制成了一种管状乐器,取名叫“渔鼓”。在丰县孙楼镇吴庄,曾宪启老人就是会演奏这种“神仙乐器”的人,是丰县目前唯一的一位渔鼓艺人。 为欢迎我们的到来,曾大爷小心翼翼地搬出了他的渔鼓,给我们演唱了《韩湘子度林英》。这个段子写的...
查看更多
国家非遗传承人张文年:宣笔的未来与危机并存
2015.11.17
人物
“如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宣笔也面临着原材料、后继无人等传承问题”,“好在现在中国人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其中毛笔字和传统书画就受到了重视,宣笔慢慢地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文年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宣笔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唐、宋时即奉为贡品,尤以紫毫笔倍受书画名家的追捧。 走进安徽宣城溪口镇的安徽宣州宣笔厂,仿佛走进了一个农家大院:徽式的老房,洁白的院墙。约70多平方的宣笔制作车间里,五、六个制笔工人正在低头忙碌...
查看更多
西藏林芝:为非遗保护量体裁衣
2015.10.29
专题报道
“生产性保护不能离开原住地发展,设计要最大限度地隐藏到文化背后,要协助地方搭建完善的商业模式。”设计师盖宏睿2012年便与西藏林芝结下一份情缘。从起初的几次、几十次往返于北京与林芝,到最后全年常驻林芝,盖宏睿和她的设计团队将工作室从繁华都市搬到了辽阔高原。 2012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带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赴西藏林芝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执行情况。林芝市政府借机向文化部非遗司提出急需专家指导当地非遗生产性保...
查看更多
让楚剧搭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快车
2015.09.22
专题报道
楚剧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感作为楚剧的发源地,目前有7家专业楚剧团仍在排戏演出,同时在街头广场、社区村镇还活跃着大量民间楚剧戏班。这些剧团和戏班为群众奉上的精彩大戏,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成为各家楚剧院团的练兵大舞台,更是孝感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 为群众解决看戏难的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当下责任...
查看更多
百伎千工 漆从西蜀来——成都漆艺精美依然
2015.09.22
专题报道
近一个月来,四川省成都市漆器工艺厂很热闹。随着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举办,让这家漆艺厂成为众多记者和专家的走访对象,而精美的成都漆艺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该项目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漆树是生长于北纬25度至42度、东经95度至125度之间的树种,刚好在我国四川盆地生长得最为茂盛。成都漆艺发轫于商周时期,进入汉朝后,天府之国更与漆艺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亦称:“雕镂器,百伎千工。”郭沫若先...
查看更多
时光锦绣 十指春风
2015.09.06
专题报道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在辽阔的大地上,无论是江南水乡、西北边陲、
黄
河流域、岭南地带,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着不同风格的刺绣。 长期以来,中国刺绣的创作设计、针法技法与政治、经济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发展至今,其高超的艺术性、技艺性为人们所喜爱,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刺绣是何时出现的 刺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是后代人很感兴趣的问题。据传,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植...
查看更多
戏曲传承应重视老艺术家回忆录整理工作
2015.08.31
论坛
本世纪初,上海市文广局启动整理、抢救优秀表演艺术工程,抢救对象主要是戏曲、曲艺表演艺术,包括剧目和表演技艺。这些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主要是靠老师口传身授的方法进行传承,技艺往往活在艺人们身上。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艺人因体弱有病,已无法登台,但是他们的学艺经历,以及亲历的戏曲、曲艺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丰富的表演艺术经验,都是培养后续人才的有用教材。 现在要把它们抢救下来,主要的途径一是通过教学,二是用现代化音像技术抢救记录,三就...
查看更多
皮影戏商演路在何方
2015.08.14
专题报道
近一个月来,在辽宁大连工作的“85后”青年王绍森每天都要忙到凌晨2点左右,调整剧本、联系剧场、宣传演出、规划行程、预订酒店和车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他一手操办。虽然身体已经十分疲惫,但一想到月末自己组建的辽南皮影艺术团的首次全国巡演即将启程,他就又鼓足了干劲儿。 王绍森原本经营着一家自己的丝绸公司,虽然公司不大,但销售比较稳定。本来他的梦想是做一个家喻户晓的丝绸品牌,但一年前与皮影戏的偶遇,竟然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如今,他最希望的是...
查看更多
抓住机遇,振兴戏曲艺术
2015.08.14
论坛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戏曲艺术面临活力不足、剧种减少、人才断档、市场萎缩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中央深改办将“研究制定扶持地方戏曲发展政策”列入2015年的重点改革任务,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这是我国继1951年发布...
查看更多
1
432
433
434
435
436
5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