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6   星期一   农历八月十五   
搜索
论坛
    新野猴艺,作为乡土艺人讨生活的方式,历经数十年演绎后,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标签。然而,今年7月,6名新野耍猴人在牡丹江市街头表演时,因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被牡丹江森林公安刑拘。     经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一系列追诉程序后。9月23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4人犯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但均免于刑罚。     有驯养繁殖许可证,没办运输证,带着猴子去外地表演就是犯罪——“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该事件引起巨大争议...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捞车河村是土家织锦的发源地之一。为了不让日渐稀有的土家织锦技艺失传,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刘代娥在村里开办了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每年为众多徒弟传授技艺,来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10月18日至24日,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在凤凰县举行。湘西自治州副州长艾可知表示,近年来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服饰、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成效显著,产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却流传甚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徐朝兴  徐 凌 竺娜亚 哥弟结合三环瓶 徐朝兴 制 双龙熏炉 竺娜亚 制  秋韵  徐 凌 制        徐朝兴,1943年出生,龙泉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从艺57年来,勤耕不辍。制瓷严谨,为人朴实,善于钻研,制瓷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精致美观的年画已从日常生活中渐渐消失 放在架子上晾晒的年画   【遗产名片】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所开创的木版门神画,主要分布于开封城南的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在历史上为繁荣我国的民族文化起到过重要作用。2006年5月,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传统美术的杰出代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食有豆腐干,听曲儿祥符调,喝得是竹杆青酒,讲的是英雄信义,在汴梁城南二十公里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提起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少人脑海中会浮想到这样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老人,独守一门技艺,整日为“绝活儿”后继无人而烦忧……        这种描述难免偏颇,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非遗项目濒临消亡的窘境。        样本        招徒半年,留住一人 牙雕技艺青不接        南宋御街一隅,“藏”着一间古色古香的茂源牙雕收藏馆。步入店中,一件件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的牙雕作品映入眼帘,而更令人惊叹的是林立于展柜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0月10日上午9时,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博览会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交易、创意衍生品和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为主要特色。经济导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博览会吸引了近700个非遗项目参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不能离开传承人而独立存在,但现实中,许多项目却因缺少传承人而举步维艰,如何培养传承人因此成为非遗文化发展的瓶颈。         后...
查看更多
人物
     强巴遵珠(右)在向顾客介绍藏纸产品 强巴遵珠(右四)在和徒弟探讨藏纸制作技艺      导读:  藏纸是藏民族特有的文化产品。历史上,每个时代均不乏藏纸造纸大师涌现。强巴遵珠,就是当代著名的藏纸造纸大师。都说:三十不学艺。但年过三十的他,游历整个藏区,遍访各地藏纸造纸艺人,拜师学艺。期间有过失败,但他从不气馁,每一次经历都当成是成功的铺垫,最终他成功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造纸技艺传承人。不仅如此,强巴遵珠还热心公益,他创办的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薄如蝉翼淡如绸,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     梁平竹帘,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画上精美图画的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有着“天下第一帘”之美誉。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自然风韵,在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饮誉天下。     2008年,梁平竹帘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由于现代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9月22日晚,作为文化部、福建省政府主办的“庆祝新中国六十五华诞·同圆中国梦——福建戏剧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的压轴戏,福建泉州木偶剧团创演的大型木偶剧《赵氏孤儿》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该剧自2012年创演以来已公演120余场,曾荣获“泉州市第31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第五届福建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文化部“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目”、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首届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比赛最佳剧目奖”等奖项,全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