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5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0)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17)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木活字,活起来——瑞安不遗余力保护人类非遗
2014.07.17
资讯
木活字,活起来 ——瑞安不遗余力保护人类非遗 唐亦佳 顾国庆 最近,瑞安迎来了木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周年纪念日。 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昇于公元11世纪使用的是泥活字,13世纪,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农书》中详细作了介绍,这是有关木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文字记载。瑞安东源村王氏宗族的木活字印刷术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他们严守古法,世代相传,未...
查看更多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命名暨颁牌仪式隆重举行
2014.07.15
其他新闻
本网讯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命名暨颁牌仪式,于2013年12月18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高显莉,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蒋明清,副巡视员张兵,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办公室主任宋伟、管理处处长荣书琴,和专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在京开幕
2014.07.15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在京开幕 开幕式后,董伟副部长、夏林茂区长参观展览 广东剪纸传承人饶宝莲制作剪纸 江苏秦淮灯彩传承人陈柏华扎制灯彩 湖北天门糖塑肖丙生吹制糖人 贵州
黄
平蜡染技艺廖秀珍、罗朝芝绘制染布 贵州
黄
平蜡染 北京风筝 本网讯 “百节年为先”,春节是一年中第一个节...
查看更多
“授艺不藏私”――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传承人张俊显
2014.07.15
人物
“授艺不藏私”——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传承人张俊显 彩色面团被不断地翻转揉捏,张俊显的双手忙而不乱,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一匹生动的面塑生肖马已经出现在记者的面前。 一揉一捏之间,面团被张俊显赋予了生命。 张俊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的代表性传承人,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人称“面人张”。 面人,也称面塑,北京人喜欢叫“棒棒人”。在早年间,孩子没有多少玩具可以选择,到街上找捏面人的师...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淑英:蔚县剪纸是“一块宝”
2014.07.15
人物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淑英:蔚县剪纸是“一块宝”李 想 马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河北民间剪纸艺人周淑英喜上眉梢,她特意为马年春节创作的两样剪纸作品销售形势大好。新作是“团花”形式,一样以梅花、福字与马为元素,一样则以牡丹与马为元素。 周淑英出生于河北蔚县剪纸世家,师从其父周永明,是目前蔚县剪纸仅有的两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为传承剪纸技艺,周淑英45岁时才结婚,遵从了父亲临终前对她的嘱托——“晚些再结婚”。 剪纸艺术源起窗花,“过春节,贴...
查看更多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
2014.07.15
论坛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 马 宁 运用博物馆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理念在国内外学界都有所论及,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博物馆与非遗的关系,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和责任,以及用个案的形式讨论博物馆参与非遗保护的实证性问题等三个方面。多数中外学者都认为,博物馆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平台。西藏的非遗博物馆“尼洋阁”,便是我国运用博物馆形式保护非遗的典范。 尼洋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尼洋阁坐落在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
查看更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
2014.07.15
论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高丙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政府间合作的项目传入中国,很快演变为一个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并且在这场运动中传播了新的文化理念,制定了新的法律、新的公共文化政策,第一次通过正式体制大面积地承认近代以来被否定的众多文化在公共领域的合法地位。这场社会运动在文化上的结果具有革命性,改变、终止乃至颠覆了近代以来的文化革命的观念与逻辑。 一、作为社会运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英...
查看更多
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
2014.07.15
论坛
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高荷红 内容提要:《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第一批一共11部10卷本;除此之外,我们了解的还有28部,还有徐爱国的《天命雄鹰》,张德玉搜集整理的《三皇姑开矿》、《佟春秀传奇》,后来加入的明代《依尔哈木克》、《莉珠坤逃婚记》,对这些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的介绍,我们发现满族说部文本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异文,只有那些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的家族才传承了下来。 关键词:满族说部 文本 流传情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
查看更多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
2014.07.15
论坛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基于五指山市“三月三”的考察杨杰宏(纳西族) 黎族的口头传统遗留较为完整,体现出体系层次分明、口头与书面文本共存、不同地域间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特征,在现代性背景下呈现出展演化、复制化、再造化特点,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通过阶段。政府、学者、民众、企业等多元力量的有机整合是传承口头传统的决定性因素。 海南,一个热带、海岛、异域、旅游构成的文化符号。自1988年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来,它的动静一直引起国...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巡回传承特点
2014.07.15
论坛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巡回传承特点
黄
中祥 [内容提要] 巡回传承方式是通过民间说唱艺人走村串户的说唱方式来进行传承的一种形式。巡回传承始于中世纪,盛行于近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流行于哈萨克草原,是在时令性游牧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形成的。说唱艺人拿着冬不拉琴,随着时令性搬迁的畜群,进行巡回说唱。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是由其所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人少畜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不是在静谧的书...
查看更多
1
439
440
441
442
443
5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