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6 星期一 农历八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75)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32)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寻找朝鲜族农乐舞的DNA
2011.08.09
专题报道
寻找朝鲜族农乐舞的DNA 为了拍一部片子,赵玉琦和他的团队一大早从北京出发,驱车数千公里,抵达目的地吉林延边汪清县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了。 这位曾在电视台工作近十年的媒体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了拍片而披星戴月长途跋涉了。不过,此行与以往不同,他们是受人之托要完成一项科研任务。7月28日,在北京广西大厦的项目验收会上,赵玉琦回忆起最近的这一次旅程,成就感写在了脸上。 委托他们去汪清的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目的则是拍摄一部以朝鲜族农乐舞...
查看更多
专家研讨曲艺发展:文艺轻骑兵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1.08.09
其他新闻
文艺轻骑兵 不待扬鞭自奋蹄——曲艺家研讨曲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之际,2011年8月2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全国知名曲艺家在京召开座谈会。 今年上半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根据中国文联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深入到全国十几个省、区、市进行广泛调研,在全面把握曲艺事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深入了解影响曲艺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对当前曲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良现象有了更...
查看更多
善待她:江山坐唱班
2011.07.20
专题报道
善待她:江山坐唱班江山市双塔街道城北社区坐唱班在演出 江山坐唱班是浙江省江山地区流传较广的民间音乐文化品种,常活跃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以及庙宇祠堂中。江山坐唱班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代,唐末
黄
巢起义军开通了浙江通往福建的仙霞古道,成为官绅、商贾等进入福建、江西等的必经之地,由此也称为“商贸大道”。由于这条古道上人群络绎不绝,为旅客休息提供场所的旅店、茶榭、酒楼等服务场所纷纷建立起来,为旅客提供娱乐服务的民间坐唱班也应运而生。后来古道消亡,但这种植根于农村...
查看更多
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2011.07.18
其他新闻
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由《文化月刊•遗产》、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网-文化中国、华夏遗产网共同举办的“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最终获奖结果近日出炉,本次评奖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在原有奖项的基础上略有调整,并增设了特等奖、优胜奖、组织奖、学术贡献奖、文化遗产保护特殊贡献奖和优秀传承人奖。特等奖 奖励《文化月刊•遗产》2年刊物 蓝夹缬靠枕 扑灰年画一等奖 奖励《文化月刊•遗产》1年刊物 蓝夹缬靠枕 阳新布贴 南京云锦二等奖 奖励...
查看更多
青海“花儿”:借力品牌求发展
2011.07.18
其他新闻
青海“花儿”:借力品牌求发展 “千万年的
黄
河水不干,万万年不塌的青天,千刀万剐我情愿,不唱我花儿是万难。” 入夏以来,青海省相继举办了第八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互助丹麻土族花儿会等活动,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北地区的原生态民歌“花儿”在高原上的村落里时时唱响,各地歌手纷纷参加,许多观众为之痴迷。 然而,植根于原生态农牧生活,以表达爱情为主题的“花儿”在强调通俗、流行的现代生活中怎样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何使这朵民间艺术奇葩在...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地方曲艺》文集研讨会启动
2011.07.15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地方曲艺》文集研讨会启动 7月9日,由青海省社科院、青海省民协、西宁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西宁市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地方曲艺》文集研讨会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即将出版的《青海地方曲艺》文集,将对当前青海地方曲艺重新挖掘整理,并使近年来我省曲艺创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梳理。 青海地方曲艺种类繁多,平弦、越弦、贤孝等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地方曲艺是我省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健康向上的曲艺,不但能丰富群...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民俗:小暑时节避暑吃炒面
2011.07.07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民俗:小暑时节避暑吃炒面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民间常这样形容小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等。 民间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
查看更多
马三立创立“马派相声”笑留人间
2011.07.05
人物
马三立创立“马派相声”笑留人间 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他是我国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马三立(1914-2003),回族,甘肃省永昌县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 马三立出身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15岁拜...
查看更多
京剧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
2011.07.05
人物
京剧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 2006年,京剧“唐(韵笙)派”艺术通过国家审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韵笙先生继承全面、文武并重、多才多艺,因而他的“唐派”艺术是京剧界中一个罕见的综合性艺术流派,同时由唐韵笙先生创立的“唐派”艺术也是京剧艺术流派发展过程中,在东北形成的唯一一个能够代表和全面体现关东京剧风格的艺术流派。 唐韵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京剧唐派艺术的创始人。他能编、能导、擅演、擅教,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艺术家...
查看更多
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
2011.07.04
专题报道
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2010年,75岁的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布老虎制作艺人马秀梅在大集上摆摊卖布老虎。移风店镇是即墨布老虎的“家乡”,现在只剩两位年过70的老人会制作布老虎。山西黎城县黎侯虎 布老虎是我国部分地区民众的儿时玩偶,是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如山西的黎侯虎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和许多在市场大潮中遭遇重重困境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样,布老虎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日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成田野调查小组前往山东...
查看更多
1
460
461
462
463
464
5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