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6   星期日   农历六月十二   
搜索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民俗:小暑时节避暑吃炒面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民间常这样形容小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等。    民间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
查看更多
人物
马三立创立“马派相声”笑留人间   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他是我国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马三立(1914-2003),回族,甘肃省永昌县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  马三立出身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15岁拜...
查看更多
人物
京剧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  2006年,京剧“唐(韵笙)派”艺术通过国家审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韵笙先生继承全面、文武并重、多才多艺,因而他的“唐派”艺术是京剧界中一个罕见的综合性艺术流派,同时由唐韵笙先生创立的“唐派”艺术也是京剧艺术流派发展过程中,在东北形成的唯一一个能够代表和全面体现关东京剧风格的艺术流派。  唐韵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京剧唐派艺术的创始人。他能编、能导、擅演、擅教,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艺术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2010年,75岁的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布老虎制作艺人马秀梅在大集上摆摊卖布老虎。移风店镇是即墨布老虎的“家乡”,现在只剩两位年过70的老人会制作布老虎。山西黎城县黎侯虎  布老虎是我国部分地区民众的儿时玩偶,是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如山西的黎侯虎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和许多在市场大潮中遭遇重重困境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样,布老虎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日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成田野调查小组前往山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入选“世界记忆”的金陵本《本草纲目》    金陵本《本草纲目》  2011年5月,国家图书馆藏元古林书堂刻本《帝内经》和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而成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曾经影响世界科技进步的奇书。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专著,其内容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天文学、气象学等领域。该书自1593年起,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呈现新特点 “重申报”转向“重保护”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兴化市的茅山号子、如东县的跳马伕、苏州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等24个项目成为国家级“非遗”。和前两批国家级“非遗”相比,入选项目总数大幅下降,对此,专家表示,随着全国非遗普查的结束,重大项目早已在前两批审查通过,非遗获批数量减少是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标志着非遗保护从前几年的重申报阶段过渡到重保护阶段。  非遗特色:  传统表演多、传统技艺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传字辈”亲传“看家戏” 不争华丽大制作之风      在遍地“改革创新”昆曲和“适应现代审美”昆曲的包围中,曾培养了“传字辈”艺人的“苏州昆剧传习所”始终高举捍卫正统昆曲的旗帜。2011年6月18日、19日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力邀苏州昆剧传习所在北京恭王府和中山公园音乐堂连演两场原汤原汁的正宗昆曲。与白先勇的《牡丹亭》打出的“青春版”颇有些调侃意味的是,苏州昆剧传习所的《牡丹亭》被他们自己戏称为“青松版”,寓意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十年让昆曲院团面貌大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本是《牡丹亭》中的一段经典唱段,却常常被用来形容昆曲艺术在前一二十年的生存状况。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许多人眼中,这标志着昆曲的春天到来了。  如今,整整10年过去了,顶着“非遗”光环的昆曲在这10年间有哪些变化,昆曲艺术真的走出了危机吗?  近日,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昆剧之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闭幕 6月11日,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等领导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观看国家级非遗项目银花丝的制作工艺现场演示。李晨钟 摄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经过15天的活动,于6月11日晚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世纪舞广场闭幕。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首届非遗拍卖会成交500余万 北京蒙镶拔头筹最值钱的水果--“葡萄常”料器“吉祥如意”,以 5000元成交最昂贵的玩具--布制《马拉车》,以7000元成交全场拍卖最高价--北京蒙镶—银鎏金百宝佛塔,以120万元成交飞得最“高”的风筝--曹氏风筝《教五子》,以1.2万元成交最抢手的武器--聚元号“弓箭一组”,以2.5万元成交  “高文英木版水印画《阿诗玛》无底价起拍……哦?这位先生应价1000元、3000元,前排这位女士4000元、5000元,场内还有更高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