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启动 11省市非遗齐聚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2010年3月22日在昆明市官渡古镇开展,来自中国11个省市的年画、苗族银器、乌铜走银、徐州香包、杨木雕、马勺脸谱等享誉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悉数亮相,吸引着海内外艺术家和游客。    据了解,此展以25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年画项目为主要展示内容,5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展。展览为期一周,免费向市民开放,并通过现场制作、实物展览和展销洽谈等,弘扬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间艺术成“鸡肋”艺人陷入两难境地     过完农历新年,来自我国著名武术之乡河北沧州的民间艺人韩学农结束了与顺德长鹿农庄的春节表演协议,过完年后,去什么地方表演,韩学农依然一片迷茫。多年来,韩学农一直想找一个地方固定表演,每个月有固定收入,但这个愿望至今仍难实现。  韩学农的遭遇也是中国很多民间艺术传人与绝技奇人的遭遇。  旅游景区成为主要阵地  韩学农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绝技“二人摔跤”传人,他还会表演吞剑等绝技。春节期间,他与顺德长鹿农庄签订表演协议...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47项遗产     内罗毕,2010年11月16日 - 比利时阿尔斯特狂欢节、京剧、弗拉门戈、哥伦比亚瓦尤社区的规范体系、伊朗卡山地毯的传统编织技艺,以及由11个国家共同申报的猎鹰训练术等,在今天获准被收录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47项遗产中榜上有名。由肯尼亚国家遗产与文化国务部常务秘书雅各布-米亚龙(Jacob Ole Miaron)担任主席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29个国家申报的47项非...
查看更多
人物
 忆袁雪芬:斯人已逝,艺魂永存2001年袁雪芬先生于家中 祖忠人摄  2011年2月19日下午2时,袁雪芬先生走了。但是,这位“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的戏剧艺术大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可待追忆的瞬间,在我的记忆里也留着太多太多关于她的深刻印象……  此心只为越剧有  记忆回到1992年6月的一天,袁先生带着上海越剧院艺术研究室的几位研究人员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向余秋雨和我征询对于越剧艺术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我被这位戏剧前辈的执著精神和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越剧大师袁雪芬辞世越剧大师袁雪芬  2011年2月19日下午2时,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新越剧的创始者、践行者,上海越剧院名誉院长袁雪芬,因病告别了自己悱恻缠绵的人生,享年89岁。  老人为自己准备了一套素白衣裤,还有平日最喜爱的那件白衬衫。她在自己的简单遗嘱上交代3个儿子,葬礼一定要从简,希望将骨灰撒入与故乡曹娥江一水相连的浦江……  一世戏曲  铁骨铮铮  缠绵病榻多年,袁雪芬的辞世,虽不意外,却令人感伤。  105年的越剧史,袁雪芬走过的就有78年...
查看更多
元宵节
2011.02.17
专题报道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台展绝活庆新春  河北蔚县剪纸、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北京灯彩、山西闻喜花馍……2011年1月20日昨天,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拉开了“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的序幕。  挖掘节日文化内涵 让民众将春节民俗与祝福带回家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要求,在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非遗”传承人新春聚北京惠山泥人团阿福 惠山泥人厂提供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何凯英汴京灯笼张――吉利灯 张俊涛摄大吴泥塑 吴光让《王茂生进酒》 李群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要求,在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以下简称迎春展示活动)在北京市金源新燕莎MALL、北京市百货大楼、朝阳大悦城和国瑞城购物中...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医针灸及京剧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010年11月16日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和京剧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瑰宝,这两个项目获得通过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可。   申遗成功仅仅是一个开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老北京“吆喝”艺术“京城叫卖大王”的臧鸿白纯孟雅南  老北京的商贩在吆喝之前都会用手拢住耳朵,对于这一标志性动作的成因则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拢音,有说是要示意别人吆喝即将开始,免得突然一嗓子吓着了孩子。  北平小贩的吆喝声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这与评剧有无关系,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昼给浩浩欲沸的市声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给寂静的夜带来一些凄凉。  ―――梁实秋《北平的零食小贩》  北京街巷中抑扬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