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书法:申遗成功,却还遇冷马晴     单光辉     “中国书法”于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书法大国来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王羲之、米芾、赵孟?、颜真卿……在我们这个书法大国,人们对书法的描述,历来不惜笔墨,对历史上书法大家的名字,妇孺皆知。数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文化调查表明,中国书法已超过京剧成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灿烂中华”综合专场(二)“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九)    本台综合专场演出中,融汇了我国东西南北,如云南、吉林、青海、湖北、新疆、贵州、四川、内蒙古、西藏九个省(自治区、市)的少数民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基诺大鼓、回族花儿、呼麦、朝鲜族农乐舞等节目,从不同侧面尽显我国灿烂多彩、繁荣辉煌的民族文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141号  基诺大鼓舞    选送单位:云...
查看更多
论坛
北大开设昆曲欣赏课获90后热捧     BTV《天下天天谈》3月26日播出:北大“史上最火公选课”――90后热捧昆曲,以下为节目实录:   嘉  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所长  田 青   北方昆曲剧院演员  周好璐   主持人:姜  华   编 ...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长调民歌:蒙古民族灵魂的歌音鲍尔吉•原野     【入选理由】   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与草原、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 石。   【长调歌词】   骑上了轻快的走马,拽上扯手,慢点走,你要去的地方很远啊,千万别灰心。   越过好多的山川,走路要掌握快慢...
查看更多
论坛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多元共生是显著特点刘梦溪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大家好!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知识界甚至广大民众的关注。关于国学与传统文化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这次我想讲的是,在传统文化与国学热兴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种张力和互动。现在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传统资源并不是现代化的障碍,而是它的有益补充。就是说,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自己的传统。   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点像交响乐一般的繁丽,它呈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多重变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渐行渐远的“公嫲吹”则淦与儿子宪采在吹“公嫲吹”    正月里,则淦和他的儿子宪采接了不少活。    在长汀,他们和吹笛子、打铙钹的民间艺人一道,被统称为“吹鼓手”。农村里但凡有红白喜事、迎神打醮的活动,总会请上一帮“吹鼓手”热闹一下。则淦干这个行当已经快70年了,从“公嫲吹”到热闹的现代调子,他驾轻就熟。虽然出场费不高,但吹了一辈子,85岁的则淦还是放不下手中的乐器。     “公嫲吹”,名俗曲不俗     则淦的家在长汀县策武乡策田村,在...
查看更多
论坛
变了味的“非遗”    大多数人有个弱点,就是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别人都贴,你不贴白不贴。假若政府也是个贴金癖,那就能搞出很大的动静,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啦,园区若干,经济林若干,样板廉租房若干,产值若干,受益者若干。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金箔贴在脸上,几乎是个堆金砌银的土财主的笑话,但此情长久,不在朝朝暮暮,依然绵绵无绝期。  近些年,一些地方的贴金方式多少有些进化。“非遗”申报是其中一种。据3月18日解放日报报道,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到传统戏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八桂风谣”――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部的一颗“明珠”,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粉蜡笺:重现沉睡百年的华美    粉蜡笺源于唐代,是一种曾被用于书写圣旨的手工纸笺。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两种材料,既不失纸张易于书画的特点,又平滑细密,富于光泽,可历数百年而坚韧如新。金银粉绘成的各种秀丽图案,又为粉蜡笺增添了典雅的气质,使之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清代粉蜡笺精品的拍卖价格最高可达20万元以上。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在清代达到顶峰,于20世纪初失传。在安徽省巢湖市麓镇,一对父子经过十几年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民间资本开始为非遗拜祖锦上添花    2006年,我省把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后,打出了名气。现在,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我省著名的文化品牌。但是,帝故里拜祖大典一直是财政拿钱,缺乏民间资本注入。  受陕西陵县清明公祭的启发,从去年开始,帝故里拜祖大典首次尝试市场化运作,收获颇丰。将于今年4月16日举行的庚寅年新郑帝故里拜祖大典上,除了从仪程中拿出3炷香实行市场化运作外,还把包括全程合作伙伴、单项活动冠名等进行市场化运作。  现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