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格萨尔藏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2009.10.15
论坛
“格萨尔藏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说唱戏剧形态及其演剧情形的描述曹娅丽[摘要]本文从艺术特征、戏剧情态及模式等方面对“格萨尔藏戏”做了描述,探讨了“格萨尔藏戏”在青海果洛地区各寺院表演中仍然保留着说唱艺术输入戏曲时的初始形态。中国戏曲与说唱艺术有着血缘关系,但成熟后的戏曲艺术完全是戏剧化了的代言体,因此,“格萨尔藏戏”为戏曲艺术如何从说唱艺术脱变为代言体艺术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模本。[关键词] 格萨尔;马背藏戏;戏剧形态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
查看更多
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
2009.10.15
论坛
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在第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邢 莉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邢莉作题为《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的发言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丛林中,我国古老的节日文化异彩纷呈。中国大地容纳了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节日文化。各民族的节日文化既互相传播、互相影响,又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保持了其独有的色彩。近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梳理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我国政府积极回应,蒙古族的那达慕作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名录...
查看更多
热贡艺术青海璀璨的文化明珠
2009.10.15
专题报道
热贡艺术――青海璀璨的文化明珠 热贡艺术首次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青海这片拥有沧桑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土为之沸腾。梳理热贡艺术在我省的发展脉络,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加珍惜这颗高原上璀璨绚丽的文化明珠。 热贡艺术源远流长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因13世纪发祥于青海省
黄
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
查看更多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
2009.10.14
专题报道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 曾 焱 常州留青,有徐、白两派,徐门写意,白门写实。白士风能被尊为当代留青竹刻大师,确立白氏门派,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花3年时间刻成竹简《孙子兵法》,全套共13篇6000多字,放在地上排开约9平方米,在竹刻史上堪称精工巨制。新加坡藏家以3 万元从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买走这件作品,几年后台湾地区藏家又以60万元收藏,在那个年代真是天价...
查看更多
湘西苗族剪纸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
2009.10.14
论坛
湘西苗族剪纸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田茂军[摘要]苗族民间剪纸叫“锉花”,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在湘西主要分为高山台地型和河谷边缘型两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传承途径。主要传承途径有地域传承、家庭传承和视觉传承。在当前旅游业的带动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苗族剪纸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文化功能面临消失,新的价值面临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明确保护对象和保护主体,进而探讨了当前民间文化保护中的保护动力和文化财源问题。[关键词] 苗族剪纸;传承途径...
查看更多
桐乡民间故事:高手辈出 期待焕发新生
2009.10.14
专题报道
桐乡民间故事:高手辈出 期待焕发新生 李晟中 在我市凤鸣街道、龙翔街道一带,至今还有一些擅长讲民间故事的老艺人。他们所讲的故事都是由上几代人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这些故事经过无数次的润饰,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从如今还健在的老艺人身上,我们仍可以领略到桐乡农村民间故事的魅力。民间故事艺人沈金陵在茶馆给农民讲故事 部分民间故事精品被收录到书中 凤鸣街道中群村曾是有名的“故事村” 在凤鸣街道中群村,民间故事高手郑善方每天夜...
查看更多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困境
2009.10.13
论坛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困境 张新新 王永福 2009年7月,作为学校暑假社会实践调查项目,我们组团做了关于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以河南济源市、沁阳市为例。河南作为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此次调查,我们主要了解了济源市王屋山神话群、邵原神话群和沁阳市怀绑戏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结果发现,基层“非遗”保护困境重重,令人堪忧...
查看更多
人类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
2009.10.13
论坛
人类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浙江师范大学陈华文教授访谈录陈华文 徐杰舜陈华文教授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非常高兴在武义和我们武义的文化精英陈华文教授在这里座谈。你是武义人,我是武义的女婿,你今天是来参加武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问题咨询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想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在人类学的视野里进行一番讨论。在正式讨论之前,我想您还是要向我们的读者们简要介绍一下你的学术背景。 陈华文(以下简称陈):非常荣幸。我是土生土长的武义人,跟你不一样,你是武义...
查看更多
赣傩面具:传承千年的古老表情
2009.10.13
专题报道
赣傩面具:传承千年的古老表情 宁都
黄
石中村──七十二侯文官 摄影 梅联华宁都
黄
石中村──东大神 摄影 梅联华宁都
黄
石中村──白面东大神 摄影 梅联华南丰菜溪乡上三塘──法海摄影 梅联华南丰菜溪乡上三塘──傩公 摄影 梅联华 已有千年历史的赣傩,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其中傩面具的雕刻艺术已超过了宗教祭祀意义,正日渐成为引人瞩目的民间工艺品,并凸显其独特的收藏价值 2005年6月,在南昌首次举办的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
查看更多
江西赣傩表情:解读华夏古基因
2009.10.13
专题报道
江西赣傩表情:解读华夏古基因 古朴神秘的石邮傩舞 石邮傩舞八位表演者中的六位,左起第四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会武 傩,亦称“大傩”,起源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文化,意为“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江西便是傩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之一,赣傩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在一千多年前其影响就已经传播到了东亚,除宫廷傩已消失外,几...
查看更多
1
476
477
478
479
480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