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保护的四个“表情”
2009.06.12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的四个“表情” 1028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10个被涉及的保护单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专有名词的不为人知,到如今各地争相申报非遗项目,珍视自己的文化遗存,应该说,在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笑容:保护成果卓著 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和社会的参与之下,在各级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日”意义何在 反思比庆祝更加重要
2009.06.12
论坛
“文化遗产日”意义何在反思比庆祝更加重要 2009年6月13日,我们将迎来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从2008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破坏、忽视文化遗产的现象也仍然存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请看几位论者的观点。 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各地博物馆推出了系列应节的活动,一派节日的气氛。可越是营造节日气氛,越让人担心:“文化遗产日”会不会弄成一个肤浅的节日...
查看更多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制技艺大展开幕
2009.06.12
其他新闻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制技艺大展开幕 “ 原来布是这么纺出来的啊!” “ 我们平时吃的老陈醋原来是这样做成的,这个发酵过程真神奇!” …… 6月10日,为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为期5天的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制技艺大展”在中国煤炭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不,展览才刚刚开始,一声声赞叹就此起彼伏。煤炭博物馆46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近100个文化遗产项目、7000余件的相关实物、来自全省的81位优秀传承人现场...
查看更多
港城“非遗”传承:艰难并快乐着
2009.06.12
论坛
港城“非遗”传承:艰难并快乐着 每次谈及这个话题,总能给人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感觉。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传统艺术、技艺、习俗,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似一块块温润的宝玉,无须雕琢,便自然散发出深沉而柔美的光泽,值得品味和珍惜,更值得留住。 今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其关键的核心还在于传承人。看到了他(她),才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他们将自己的“绝活”通过传帮带传授给更多的人。但是,这样的一条传承之路,由于种种...
查看更多
绛州澄泥砚 汾水湾里澄泥淘金
2009.06.11
专题报道
绛州澄泥砚 汾水湾里澄泥淘金 古绛州澄泥砚出于水而成于火,因其制作工艺而得名。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是“四大名砚”中惟一的陶质砚,它属于陶瓷却又有别于陶瓷,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炻器,较之其他石雕砚种,澄泥砚的制作更为复杂。 绛州澄泥砚的民间手工技艺,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唐宋时期澄泥砚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制作工序,然而,这一古老制作工艺在明末清初失传,出现了300年的断档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
查看更多
千年绛州鼓乐奏响崭新乐章
2009.06.09
专题报道
千年绛州鼓乐奏响崭新乐章 山西新绛县的绛州鼓乐团表演《普天乐》 绛州鼓乐团在美国西雅图演出《杨门女将》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鼓,无非是一种用来强调节奏的乐器,在乐器组合中往往都是充当配角,它很难像二胡、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一样表达出丰富的情感,更别提讲述出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然而,绛州鼓乐却改变了人们固有的印象,《老鼠娶亲》诙谐幽默、惟妙惟肖;《牛斗虎》,倔强刚悍、威武勇猛;《秦王点兵》战旗飞舞、刀光剑影;《
黄
河船夫》气势磅礴,令人热血沸腾……鼓乐...
查看更多
海南非遗保护之路:为提灯人亮一盏灯
2009.06.09
论坛
海南非遗保护之路:为提灯人亮一盏灯 王妚大,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月3日,当得知这消息时,85岁的她正躺在琼中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她是我省11位传承人年龄最大的一位。当41岁的刘香兰知道自己被确立为国家级传承人时,她正在和她的姐妹在自己的黎族织锦第一村里织锦,她是11位传承人之中最年轻的一位。 今年6月,我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公布,海南省王妚大、刘香兰等5人榜上有名,至此,海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有11人...
查看更多
黎族编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锦绣前程
2009.06.09
人物
黎族编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的锦绣前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李幸璜 摄) 刘香兰与姐妹讨论编织技艺(李幸璜 摄) 刘香兰关于黎锦的最初记忆,停留在幼儿时代。无论是母亲、祖母,还是外婆,家里都有着一个腰织机。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叫腰织机,在她眼里只是一根带子和一些大大小小的木片木棍。只要有空,她们就会把它拿出来,坐在房前屋后的树下,反反复复地织起来。 村里每一位妇女的筒裙、头巾,都出自她们这部织机...
查看更多
聚焦6月13日:第4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扫描
2009.06.09
其他新闻
第4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扫描 北京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 6月12日至14日在京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汇集了全国10个省(区、市)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基诺大鼓舞、羌笛、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山南昌果卓舞等14个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涉及藏族、维吾尔族、羌族、基诺族、蒙古族、壮族、哈萨克族、朝鲜族、苗族、侗族、回族、哈尼族、土家族13个少数民族。参演的共有160名民间艺人,其中有1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白沙茅龙笔
2009.06.05
专题报道
白沙一笔儒天下――白沙茅龙笔 ◎陈白沙以圭峰山上的硬朗茅草制成茅龙笔,开一代书法新风 ◎高剑父、麦华三、关山月、刘海粟等书画家都使用过茅龙笔 ◎一九七八年,日本代表团来华访问时,希望买一批茅龙笔回国 即使对哲学和书法没有太多认识,也不了解岭南文化,只要稍微回忆一下,你或许能够想起来,在中学历史教材上,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明代大儒陈献章的内容。 让我们回到当年无比熟悉的体例――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
查看更多
1
488
489
490
491
492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