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2008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
2008.12.31
论坛
2008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 两腔三调:荡里姚摊仪式音乐唱腔的原生分类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解析孟凡玉《中国音乐学》2008-1畲族仪式音乐与盘瑶仪式音乐文化之比较蓝雪霏《中国音乐学》2008-1山东鼓吹乐的流派及其划分魏占河《中国音乐学》2008-1湘西“熟苗区” 傩腔与世俗音乐的整合唐志明《中国音乐学》2008-1富裕的贫困―浅析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邱怀生《中国音乐学》2008-1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次的多重内涵杨晓...
查看更多
发展是最有效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柳琴戏的保护
2008.12.30
论坛
发展是最有效的保护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柳琴戏的保护 王丽华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人类的情感,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
查看更多
陕西老腔皮影艺术
2008.12.26
论坛
陕西老腔皮影艺术杨洪冰 传承民间千年不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华阴老腔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三辅秦地悠久历史传统,包含了秦人思维潜在的审美认知,倾注了秦人在岁月流变中的美丽情感结晶,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想象空间是无可估量的。它是秦地人民世代相承、与当地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由于老腔艺术具有地域限制且家族世代相传的独特个性,又多存于民间,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文化基因...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2008.12.26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高小康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在概念上仍然存在着无数混乱和争议,但是随着国家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逐步实施,发掘、登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似乎一点也没耽搁,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热火朝天”了。雷厉风行的大跃进作风再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威力。 当然与每一次大跃进一样,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
2008.12.26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苑 利 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不仅经常发现一些盲区,而且还经常进入一些误区。而那些错误的概念往往让我们好心办坏事。比如在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过程中的政府、民间、学界的定位和功能问题上,就常常出现错位。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两个概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
查看更多
大气、古朴的
黄
杨木雕: 精在神韵
2008.12.25
专题报道
大气、古朴的
黄
杨木雕: 精在神韵 八罗汉高70厘米、长约1.6米,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最为生动的要数左下手飞身而来的罗汉,动感十足。形成厚润的包浆,可见年份久远。 (本版展示的
黄
杨木雕由海云天艺术画廊收藏) 大气、古朴的
黄
杨木雕 “千年难长
黄
杨木”。
黄
杨木雕因其木得名。生长于温、热带地区是一种矮小的常绿灌木。《本草纲目》有载:“
黄
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因生长缓慢,
黄
杨木一般生长有五、六十年才可作为雕刻之用,故其材质特别坚韧,其“进退...
查看更多
新时代 新年画 新发展 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
2008.12.25
专题报道
新时代 新年画 新发展 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木版年画,这一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在一大批民间艺术家的呼吁努力下,各地的抢救保护工作正全面展开―― 不久前,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联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有年画之乡美誉的开封朱仙镇举行,5年前,就是在这里,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中国民协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5年后,我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硕果...
查看更多
“九鲤灯舞”与“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
2008.12.25
专题报道
“九鲤灯舞”与“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 莆田素以“文献名邦”著称,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日前,
黄
石镇沟边村的九鲤灯舞和惠洋十音分别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我市共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九鲤灯舞民间艺人陈文水、陈金文以及惠洋十音民间艺人方元往、吴元林也被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
紫砂工艺制作流程
2008.12.22
专题报道
紫砂工艺制作流程 原料的准备,包括挖泥、炼泥和选料。矿中挖出的硬块状的泥料经过捣碎、过筛、澄滤,所得细土下窑储藏,叫作“养土”。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后挖足、开面,最后加柄、嘴、盖等。从明代至清康熙年间,多用捏作的方法,清雍正、干隆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模制产品。嘉庆、道光年间,陈曼生重倡古法,又盛行捏作。李景康、张虹说得好:“就印模与捏造而论,印模之法易精,在工业为进步;捏造之法难精,在技能为绝诣。故印模之法便于仿行,捏造之法...
查看更多
纺织"活化石"现身北京"非遗"展 老人现场织...
2008.12.22
其他新闻
纺织"活化石"现身北京"非遗"展 老人现场织黎锦资料图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现场表演,让观众如同身临黎寨,感悟黎族文化魅力。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摄17日,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举行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上,来自海南的黎族老人端坐在展厅中央的大椅子上,她手中正编织着一块布,这块布可不是一般的布,它可是有纺织“活化石”之称的黎锦。黎族是我国一个善纺织的民族,宋末元初期间,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黄
道婆正是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后,回来进行推广,掀起了持...
查看更多
1
505
506
507
508
509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