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推进
2009.01.07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推进辛儒 孙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正在不断消失,这种状况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民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土壤,大众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主体,所以,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出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文化部门无疑要恪尽职守,做好相关工作,而旅游行业也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来利用,从而加以保护。当然...
查看更多
京韵大鼓
2009.01.07
专题报道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律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艺人有张小轩、白云鹏。京韵大鼓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出票友张云肪等人编写厂一些新曲目,由白云鹏、崔子明等人演唱。崔子明创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唱腔以一板三眼的...
查看更多
皖西庐剧的传承和发展
2009.01.05
专题报道
皖西庐剧的传承和发展 2006年5月,庐剧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庐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在全国性的戏曲长期不景气的氛围下,皖西庐剧也面临着人才匮乏、演出市场萧条、演出器材落后陈旧等发展难题。不过在市委、市政府的密切关注下,在皖西庐剧人的艰辛努力下,皖西庐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发脉皖西的地方剧...
查看更多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9.01.05
论坛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王松华 廖 嵘 一、引 言 早在上世纪中叶,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造成的破坏和威胁,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 年11 月16 日在第十七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为人类的长远福祉和子孙后代保护、保存文化与自然遗产。 在人们重视物质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同时,人类也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 ural...
查看更多
让传统引领时尚――陕西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展
2009.01.05
论坛
让传统引领时尚――陕西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展杜 妍 1.凤翔泥塑的历史背景 凤翔,夏称雍州,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王朝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这里孕育着悠远深厚的民族文化。 在凤翔县纸坊乡六营村,几乎家家都会做泥塑,且老少都会做。该县县志载:明兴武五年间(公元1370元),开国皇帝朱元璋派李文兵在凤翔一带“兵屯”。后撒销了屯兵制。兵屯的第六营士兵未走,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开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六营村。其...
查看更多
马骨胡
2009.01.05
专题报道
马骨胡 马骨胡是壮族、布依族拉弦乐器,因琴筒用马骨制成而得名。壮语称冉督,“冉”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制成的胡琴。故通常称之为马骨胡 或骨胡。壮语又称冉列、冉森。“列”、“森”兼有体积小、发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传说中一对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组成。 马骨胡的形制与奚琴类的乐器相似,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壮剧和布依戏等戏剧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
查看更多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揭牌 设4个研究方向
2009.01.05
其他新闻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揭牌揭牌仪式现场。记者 陶媛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揭牌。记者 陶媛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1月4日讯(记者陶媛)1月4日,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文化厅在广西民族大学联合举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据了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研究与保护对策”、“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和“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研究”4个研究方向,采用“机构...
查看更多
凤县“汉改羌”背后的文化保护:争议后暂停
2009.01.04
其他新闻
凤县“汉改羌”背后的文化保护:争议后暂停 陕西凤县,突然间有了个别称――― 羌族故里。 半年来,凤县县委、县政府一直为了这个别称在进行着种种努力,一系列做大“大羌文化旅游”的措施被制定并实施,其中包括媒体报道后引发极大关注,而后被暂停的居民民族成分“汉改羌”。 虽然目的是为了发展旅游产业,但凤县政府的一系列举动,也让人看到了保护、传承羌文化的积极一面。然而,这种抢救行动似乎陷入了困境。当然,从某种角度上看,凤县政府目前面临的尴尬,也是文化...
查看更多
《全国工艺美术普查报告》摘要
2009.01.04
专题报道
《全国工艺美术普查报告》摘要 为适应当代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总结工艺美术行业的历史经验,记录当代成果,指导行业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于2006年9月立项申请进行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得到文化部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批准立项,并拨付专项资金,从2007年9月18日全面启动至今完成。 一、普查范围与内容 根据普查大纲要求,这次普查工作在地域上覆盖了我国大陆所有省区市。 普查的类别遵循国家统...
查看更多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2008.12.31
论坛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施 咏 当《二泉映月》成为蜚声中外的传世之作时,“瞎子阿炳”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对阿炳其人其曲的研究也就成了热门课题。海内外学者纷纷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音乐本体的曲式结构、音调素材、演奏技法、艺术风格、标题与内容,乃至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呈现出几近全方位的态势。本文意欲对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先人之成果做一梳理归纳与整合总结,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拓阿炳“再研究”的“新天地”。 一 关于阿...
查看更多
1
504
505
506
507
508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