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老的狂欢大典 春日田横观祭海
2009.03.10
专题报道
古老的狂欢大典 春日田横观祭海 山东省即墨市田横祭海节发源于田横镇周戈庄村,具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田横祭海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膺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历史渊源 祭海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
黄
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因此又称“上网”。 据专家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田横区...
查看更多
代表建议: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2009.03.09
其他新闻
余敏辉代表: 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民进安徽省委常委、全国人大代表余敏辉提出切实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建议,指出当前最紧迫的,是打破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内行政区划分割的现状,在歙、黟、休、祁、绩、婺等九区县及
黄
山风景区这一徽州文化区域范围内,设立统一的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机制,实行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筹划,以保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实现对徽州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崛起于宋、兴盛于...
查看更多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八)
2009.03.09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八) 上海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以金银为主要材料,制作供室内陈设欣赏或兼具实用功能的传统金银器物的一门独特精细工艺。创始于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上海老凤祥。经历清代、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融汇了我国传统金银细工技艺的精华。其中抬压、鎏金、扳金、拗丝、镶嵌和錾刻等技法,是见证我国金银细工历史的活...
查看更多
范庄龙牌会,图腾崇拜的活化石
2009.03.06
专题报道
范庄龙牌会,图腾崇拜的活化石 范庄村村民在龙牌会表演民间传统文艺“骑驴” 侯志华 摄 在龙牌前祭祀的人群 侯志华 摄 龙牌会各种活动热闹非凡 张雪松 摄 人们在龙牌前顶礼膜拜 张雪松 摄 在河北省赵县范庄村每年农历“二月二”举办的龙牌会上,人们将用木头刻成的龙牌作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加以崇拜,从而形成一种十分独特的民间信仰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以崇龙为核心,以广泛吸收儒、释、道各教派信仰为特征的民间祭祀活动。 农历二月初二, 又被称...
查看更多
委员呼吁:加大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
2009.03.06
其他新闻
委员呼吁:加大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 “如不立即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将难以为继。”谢京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加大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力度,将其列入国家“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谢京指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妇女把棉、麻等纤维用来纺纱、染线、织布、刺绣制作衣被时所使用的传统手工艺。该工艺以“絣染”、“双面绣”、“单面织”等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棉纺织业...
查看更多
委员建议:开发香云纱
2009.03.06
其他新闻
委员建议:开发香云纱 因为一份佛山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复杂的传统工艺著称的名贵布料香云纱再次备受关注。近日闭幕的佛山两会上,政协委员、民进佛山市委会曾小英提出政府应大力扶持香云纱生产基地,并大胆建议综合开发香云纱的经济和文化价值,逐步形成香云纱产业链,做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 【历史】 一度兴盛售价不菲 曾小英在其提案《关于大力扶持香云纱生产基地,建设香云纱创意工业园的建议》中提出,广东...
查看更多
那些非物质,那些流失的记忆
2009.03.06
专题报道
那些非物质,那些流失的记忆 2009年元宵节已经纳入人们的记忆。 由于整个冬天一直燥热,没有雨水,好像整个冬天里的温度一直在零度上下徘徊,而阳光也一直照耀着大地,每天的日照时间也不比往年少而是更多,于是,我们在感受不一样的冬天的时候,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日子。于是,我破天荒地去了一趟北京农业展览馆,去看元宵节的“非物质展览”,思考多多。 实际上,在许多年前,今天被叫做“非物质”展览的元宵灯会包括的许多内容,都是我们小时候听说或者也许看过...
查看更多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六)
2009.03.05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六) 装 潢 装潢,指称传统装裱技艺。“潢”本义指用
黄
蘖汁染治纸料,再用这种纸料装裱书画;又有“装帧”之义,《通雅·器用》:“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即‘裱褙"也。”因书画本体之外的装潢,指称传统装裱技艺。“潢”本义指用
黄
蘖汁染治纸料,再用这种纸料装裱书画;又有“装帧”之义,《通雅...
查看更多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三)
2009.03.03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三) 湖笔制作技艺 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善琏制笔业约始自晋代,到了元代,湖笔名声鹊起,奠定了毛笔之冠的地位,与徽墨、端砚、宣纸一道被称为“文房四宝”。湖笔纯由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由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组成,主要工序由技工专司,选料精细,制作精工,尤其讲究锋颖。制作...
查看更多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二)
2009.03.02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二) 北京古琴制作技艺 “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是古人心目中的中国古代乐器之王,现代成为“古琴”或“七旋琴”。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特有的音色效果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的弦位较长,面、底板浑厚且...
查看更多
1
503
504
505
506
507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