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9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八   寒露 寒露
搜索
论坛
古代民间故事的魅力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祁连休    记者:去年,您撰写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民间文学界得到好评。请您谈谈有关方面的情况。     祁连休:我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有较多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籍华裔学者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的节译本(1985年)和全译本(1986年)相继出版后,丁先生多次来华作学术报告并与中国学者座谈,引起了我和学界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宝盆”    作为山市唯一对外免费开放的国家4A级景区,山市徽州区潜口民宅荟萃了明清时期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日前,潜口民宅的清园又迎来多名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大师入驻,游客前来游览,将可见识大师们现场展示“徽州绝技”。昨日,记者从徽州旅游商品大联展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揭牌仪式上获悉这一消息。     据介绍,首批入驻的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大师有:木雕传承人王金生、砚雕传承人方见尘、砖雕传承人...
查看更多
论坛
试论借助市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吴彤彤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政策保证、正确引导、资金支持和统筹管理外,还需要打开另一条路,那就是积极借助市场运作的力量,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后劲,以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民群众乐于欣赏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保护氛围。为此,有必要站在唯物的、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和利用市场杠杆和竞争空间的价值,努力盘活和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进而实现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老字号“金字招牌”要拿什么来拯救?   11月10日,北京前门大街。从五牌楼到珠市口,这条500米的“天街”目前仅有不到20户商家入驻,宽敞的大街略显空旷,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观光拍照。80岁的老北京张全大爷是开街后头一次来,显然眼前改造一新的街面和店铺让他有些失落,“只有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等十几家搬回来了,原来老字号有上百家,热闹着呢,卖粥的、卖布的,老百姓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现在都没了……”回想起当年前门大街的繁华,老人怀念不已。    与前门大街的冷...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民间“滚灯”群英聚江南 同台竟展艺术瑰宝 各种民间滚灯绝活令人眼花缭乱。作者:张亨伟    上海奉贤,相传因春秋时孔子唯一南方弟子言偃曾到其境内讲学而得名。深秋之夜,杭州湾畔江浙沪一带的数支“滚灯”表演队纷纷来此“聚会”,同台竟展在中国民间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滚灯”艺术瑰宝,引得万人争睹,流光十里。  “滚灯”是流传于中国江南一带家喻户晓的一种民俗传统技艺,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相传源起于当地民间抗击倭寇、祈福祭祀等,是江南温柔乡难得一见的展示力量与刚健...
查看更多
论坛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项  阳     内容提要  本文对于当下民间礼俗与多种音声技艺形式形式相互间的依附关系通过一些相关例证进行辨析,旨在强化对民间礼俗和音声技艺形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方式的认知。    关 键 词  民间礼俗  传统音声技艺形式  平台  生存空间    在当下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下,各地一批又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被当作项目“开发”出来,这其中也包括音声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透露着艺术芳芬的吴川飘色    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吴川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繁荣于改革开放后。飘色--六国封相  吴川飘色始于坡沙岗,由民间艺人陈趣珩(生于清朝咸丰丙辰年)创作,于民国18年(1930年)正月初八沙岗年例,陈趣珩第一次为沙岗创制四板飘色游行,其中三板为单人造型:《观音坐莲》、《时迁偷鸡》、《海螺仙子》,另一板是武术双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老虎笙    “老虎笙”,一个原始、古朴、神秘的云南双柏彝族祭祀舞蹈,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双柏县虎文化节,老虎笙表演。     今年3月16日到18日,“2008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在楚雄双柏举行,节前,我们一行三人带着向往与好奇上路了。其实双柏除“老虎笙”这一祭祀舞蹈外,还有大锣笙、小豹子笙,称为“三笙”,但渊源更久,内涵更广的“老虎笙”备受瞩目,成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双柏县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和发扬面临着挑战:九成非遗传承人贫病交加 2008年6月14日是中国第3个文化遗产日,昆明市对122名民间艺人授予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但该称号的授予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助形式。记者通过对昆明14个县(市)区传承人摸底调查发现,目前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诸多问题:90%以上传承人因生活无着而贫病交加,面临无法将技艺传承下去的危险;每年都有身怀绝技的传承人离世,如果不对他们实行抢救性保护,技艺将面临失传;此外,如何传承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粤北排瑶:岭南文化的奇葩    在今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连南瑶族长鼓舞在歌舞类别中榜上有名,这是该县继耍歌堂后的第二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南排瑶是粤北山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保留了较原始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是广东岭南文化中颇具个性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一束绚丽多彩的山花奇葩。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保护、继承民间文化成为媒体、学者关心的焦点。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人民群众热爱自己的文化,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