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岳西高腔,延续古剧种血脉
2008.06.13
专题报道
岳西高腔,延续古剧种血脉 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岳西高腔,是明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古青阳腔遗脉。青阳腔当时与昆腔齐名,人称“时调青昆”,如今它的遗脉正在大别山腹地安徽岳西流传。 【渊 源】 《中国戏曲史话》写道:“到了万历年间,大城市中,青阳腔最为盛行。当时人们把它与昆山腔并称,呼之为‘时调青昆"。”青阳腔与徽剧、湖北花鼓、
黄
梅戏都有着血缘关系,但于明末清初开始走向衰落。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青阳腔就已在岳西流行传唱。1880年,一位倪...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日”期间将在民族文化宫组织46场演出
2008.06.11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日”期间将在民族文化宫组织46场演出 2008年6月11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08年文化遗产日有关情况。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主要承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和6月14日要进行现场直播《中国记忆――守护我们精神家园》大型节目。刚才周部长讲到今年遗产日不同寻常,在遗产日期间,我们前后大约要组织46场演出,都在民族文化宫,而且今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查看更多
国务院已批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 共510项
2008.06.11
其他新闻
国务院已批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 共510项 2008年6月11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08年文化遗产日有关情况。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介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这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期也将公布,一共有510项,再加上有一部分和第一批名录的合并项目147项,将一并公布。这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将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陆续地进行跟踪报道。国务院已经批完的...
查看更多
从传统节日看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2008.06.11
论坛
从传统节日看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以端午礼俗为例何星亮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流久远,有些节日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节日不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且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不仅是满足各民族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天中节”等,南方民间多称“五月节...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
2008.06.11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 六月的新疆,木卡姆吟唱,冬不拉弹响,舞步飞扬,众多国内外舞蹈艺术家齐聚天山脚下――由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新闻办联合主办,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等承办的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6月8日在乌鲁木齐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孟晓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新疆...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急需补上地震课
2008.06.10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急需补上地震课■地震后的文化遗产保护 编者按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转眼间,今天距离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已整整三年。 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诸多文化遗产刚经历地震破坏之后的特殊时期,在首次被纳入法定节假日的端午节刚过去二天天的今天,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6月14日)即将到来的前夕,如何进一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查看更多
南通蓝印花布
2008.06.06
专题报道
南通蓝印花布 李绵璐先生在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调研考察 蓝印花布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却不多,南通的蓝印花布位列其中。南通蓝印花布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坚守和不断发展,使这门艺术没有像在其他一些地方那样,由于各种原因而时断时续甚至消失殆尽。 艺术馆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集收藏、研究、开发、生产、展示、经营为一体的民营艺术馆,由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于1997年创建。2002年,南通市政府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新馆,以支...
查看更多
四川将重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以茂县为核心
2008.06.05
其他新闻
四川将重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以茂县为核心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以茂县为核心,囊括北川、汶川、理县、平武、松潘等县……3日,(四川)省文化厅公布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重建方案》,保护区将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习俗、祭祀礼仪,体现羌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特点。 “5?12”汶川大地震使汶川羌族文化保护区遭受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最具羌族特色的建筑――碉楼和羌寨遭到破坏,理县桃坪羌寨3座著名古碉楼出现裂缝,楼尖部分垮塌;汶川县古老...
查看更多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2008.06.04
论坛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彭岚嘉 文化遗产观念的演进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过去的生活中产生、使用、经过历史汰洗留存到现在并且应该被传诸未来的一种共同财产。这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人类的文化感情、群体认同和民族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文化遗产的观念也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而演进变化着。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查看更多
寻访门匾人家:古朴的门匾会消失吗?
2008.06.04
专题报道
寻访门匾人家:古朴的门匾会消失吗?岁月就在这宁静从容中悄然逝去……“慎终追远”无时不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门匾见证着当地居民的甘苦生活。门匾人家有着童年美好的记忆。 对于老宅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源于童年的生活和记忆。 祖上在武昌城边传下一座清代老宅,父亲和他的6个姐弟在老宅里长大,那里也有我幸福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最爱卧听风吹雨,闲看檐下雨成帘。老屋里的天井、堂屋、木雕门、粉墙黛瓦、花格漏窗,斑驳的围墙,一如后院生长着的葡萄树,在清...
查看更多
1
528
529
530
531
532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