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北京首批非遗传承人公布 大量传承人空缺
2008.05.07
其他新闻
北京首批非遗传承人公布 大量传承人空缺 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局得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可以正式透过媒体向外公布。经过公示和适当调整之后,一份94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昨正式出炉,其中包括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相比较此前北京市公布的1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量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存在空缺。 记者从名录上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大分类中民间文学、曲艺和民俗代表性传承人集体缺席。而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杂技与竞技、传...
查看更多
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
2008.05.06
论坛
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与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一席谈蔡少华 昆曲需要源头活水 记者:苏州昆剧院跟白先勇合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公众中影响很大。这次又跟日本歌舞伎演员合作,并且剧目还是《牡丹亭》,我想问:为什么老是《牡丹亭》,为什么总在合作推出? 蔡少华:为什么老是《牡丹亭》?(笑)因为是经典剧目,既好看又耐看啊。至于为什么要合作,因为昆曲需要开放思维。青春版的走红和这次玉三郎版在日本的叫座,都可以说明这种理念的重要。 过去排一出戏,是封...
查看更多
积淀千年文明――山西 逐渐消失的古村落
2008.05.06
专题报道
积淀千年文明――山西 逐渐消失的古村落 “五百年文明看北京,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地处
黄
河腹地,自丁村文化、舜禹文明、战国兴晋、唐立陪都、匈奴南下直至明清晋商兴起,山西积淀着千年的文明。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在山西这块沃土上,一辈辈的人们繁衍生存,遗留下大量的古建资源。我省地上建筑颇丰,有中国地上古建博物馆之美誉。那些地处穷乡僻壤有着不同建筑风格的古村落在我省星罗棋布,这些古村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古村落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承...
查看更多
宁夏“花儿”的华丽变身之路能走多远
2008.05.06
专题报道
宁夏“花儿”的华丽变身之路能走多远 今年3月末,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提出了要让“花儿进校园”,使我区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在各中小学校得到普及。消息传出,令人振奋,也引来了诸多议论。 “花儿”进了校园 还是那朵花儿吗? “花儿”是西北地区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脍炙人口的口传民歌,也叫“少年”。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一个分支,因其曲调优美、流畅,真实反映劳动人民的“心里话”,在我区尤其是南部山区,有着广泛的群众传唱基础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宁夏...
查看更多
礼泉弦板腔皮影难觅传人 老艺人感叹无人愿学
2008.05.06
专题报道
礼泉弦板腔皮影难觅传人老艺人感叹无人愿学冯启章老人展示从清朝末年传承下来的皮影(记者:宁峰 摄) 65岁的弦板腔皮影老艺人冯启章很忙碌,昨天他刚从河南表演回到礼泉县的家中,“五一”又要去城隍庙会演出,可他一直有个心病,就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传人来延续已流传数百年的弦板皮影技艺。 签手难当 冯启章名片上的头衔是签手。他说,自己是弦板腔皮影第六代传人,已经演了30多年。礼泉弦板腔皮影与渭南华县皮影有很大不同。华县皮影戏签手只表演,不唱,而礼泉皮...
查看更多
漫话传统艺术――藏族唐卡
2008.05.06
专题报道
漫话传统艺术――藏族唐卡第一尊者 因揭陀 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布画。它是传统藏族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其分类方法较多,按大小和张挂方式,可以分画片唐卡和卷轴唐卡;按色泽可分为彩(色)唐,金(色)唐,黑(色)唐,红(色)唐,淡(色)唐,浅(色)唐六种;按制作方法又可分为绘画唐卡、堆绣唐卡、刺绣唐卡、印刷唐卡、织锦唐卡、和缂丝唐卡6类。但总的来说,卷轴唐卡类的彩色绘画唐卡数量居多。卷轴唐卡上有天杆、下有地轴,地轴两端有轴头,与中国内地传统轴画类似。唐卡...
查看更多
守着宝藏难致富:一个古村落的迷惘
2008.05.05
专题报道
守着宝藏难致富:一个古村落的迷惘 黎族在海南岛的世代生息繁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代表黎族建筑工艺最高水平之一的白查村船形茅草屋,近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示名单。这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就在此时,根据当地民房改造计划的安排,白查村民马上就要迁入新建的砖瓦房。如果没了人烟,船形茅草屋就很难躲开“人走屋塌”的结局,而各种依附其中、令人称奇的黎族传统文化,也将面临“断根”的危险。淳朴自然的白查村。 图...
查看更多
地方戏曲传承与和谐社会建构
2008.05.05
论坛
地方戏曲传承与和谐社会建构 秦华生 一、地方戏曲的繁衍昌盛,是“花雅之争”中广大民众戏剧文化精神胜利的结果。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产生过对中国戏曲格局影响深远的“花雅之争”。持续几十年的“花雅之争”,表面上是戏曲文化内部雅文化与俗文之争,实际上是民间草根文化与大众审美意向,挑战统治集团和文人士大夫集团审美文化的反映。其结果是广...
查看更多
民间手工技艺家收徒难
2008.05.04
其他新闻
民间手工技艺家收徒难 “现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常常是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精通、还热爱。就说这内画鼻烟壶,很多国内的年轻人居然都没见过,人家老外倒能从这鼻烟壶讲起,一直把咱们清朝历史抖落一遍。”京派叶氏内画鼻烟壶传人姚桂新无奈地说。 4月26日,作为第七届“宣南文化节”主题活动之一,北京宣武区文化馆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在开幕当天就接待了2000多名参观者,荣宝斋木版水印、萃文阁篆刻、空竹等都引来了很多年轻观众。但许多老艺人却纷纷表示民间文化的传承现状...
查看更多
三字经(修订版) 前言
2008.04.30
专题报道
三字经(修订版) 前言《三字经》修订工程编审委员会 《三字经》世传为南宋著名学者、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王应麟所著。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为当时的大学问家,又是杰出的儿童启蒙教育家。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王应麟著有很多蒙学读物,如《小学讽咏》、《蒙训》、《小学绀珠》、《姓氏急就篇》等。《三字经》自宋末元初诞生以来,历经元明清以至民国,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中最有影响,为历代学者所推重。 《三字经》不仅对本民族、本土文化...
查看更多
1
531
532
533
534
535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