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廿五   
搜索
专题报道
▲“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工坊成果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张桂英(右)正在刺绣。 一条铺着青石板的街道自南向北蜿蜒1.5公里,街道两旁极富风情的特色商铺鳞次栉比:有蜡染工作坊、茶坊,有当地各色小吃店,有古法造纸小院,有苗医馆、银饰店,还有万达影城和时尚酒吧,以及4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广场,高达26米的鼓楼是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向东遥望,东湖的湖水泛着波光,荡漾在青山的臂膀里。这个被“诗意”包裹着的人间烟火...
查看更多
要闻
5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丹寨开幕。作为非遗周的核心活动,5月15日下午,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在丹寨万达小镇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非遗、旅游行业的近十位专家和学者出席这一论坛。 第二届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路径”。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中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还记得去年在丹寨小镇一路“非遗驿站”打卡,直至展厅观赏非遗精品宝贝的“地守艺•贵州传统手工艺作品展”吗?作为第一届中国丹寨非遗周的重要版块,它可是获得超多赞誉、吸引了无数镜头! 驿站打卡卡片 央视新闻直播 领导点赞 今年它将以更大规模、全新模式、组合阵容亮相第二届丹寨非遗周! 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遇见...
查看更多
要闻
5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东南州政府、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开幕。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贵州省副省长谭烔等出席开幕式。 王晓峰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有来自全国的非遗绝技表演、名医现场义诊,有为期一周的非遗自驾游,更有大咖云集的中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论坛……5月15日,非遗主题特色鲜明、非遗活动精彩纷呈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将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启幕。 据了解,为期9天的中国丹寨非遗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东南州人民政府、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主办,丹寨县人民政府等承办,是中国非遗行...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29日, “苗绣‘传统 — 时尚’对话暨‘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互联营销研讨会”在贵阳成功举办,积极探索了苗绣的保护传承和产业发展,研讨“非遗购物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实现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 出席此次活动的有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邓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经发处一级调研员贺觅、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麻勇斌、贵州省苗学会副会长金霞,特邀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沿着高速看中国】   飞驰在云南大丽高速上,如同穿越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再到“最美高速公路”,如魔幻般不断蝶变的,不仅有公路的通达快捷,还有如雪山般厚重的历史,如洱海般深邃的文化。 “大理至丽江的高速公路与茶马古道的线路是基本吻合的,许多地方并列而行。”云南省交投集团大理管理处党委副书记熊正邦说。4月14日,在洱海北岸的大丽高速双廊服务区,熊正邦告诉记者,茶马古道穿过苍山脚下洱海...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18日,2021年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会在雷山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副处长岳青,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国锋,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卫东,苏工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赵罡,省非遗中心(省非遗博览馆)主任龙佑铭,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金海,中共雷山县委书记杨锦春、县长袁刚等出席本次研讨会。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11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壮族三月三 相约游柳州”2021年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开幕式在刘三姐大舞台举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甘霖出席活动并宣布活动开幕。国家一级演出监督、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艺术基金理事、本次山歌邀请赛评委组组长宋官林出席活动。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蒙启鹏致辞。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当代民间文化在国际化、现代化和地方文化复兴的趋势下,受到外部多方力量的影响,进行资源和价值重构,逐渐形成了资源化和遗产化的两大趋势,并呈现为多种可能性,深刻影响着其自身的变迁与发展。从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动态场域与权力话语、民间文化的价值重构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研究民间文化是如何进入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公共层面而发挥作用,可以揭示其当代变迁的规律。 关键词:民间文化;当代变迁;文化流动;资源化;遗产化 民间文化通常被视为底...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