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专题报道
布依族的勒尤和勒浪 布依族小伙子头戴民族头帕,奏响民族乐器“勒尤”。     勒尤和勒浪,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它们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美。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流行于贵州省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望谟、册亨和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等地。    布依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洪水滔天,淹没了世上所有的人畜。只剩下一对兄妹,兄叫木育,妹叫木燕,他们是被父母装在葫芦里才幸免一死的。洪水退去后,兄妹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目不暇给清代藏族手术器械,每一件都刻著精致的图案    昆剧、古琴、木卡姆、长调,已先后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不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岂止此数?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出三百多幅图片及百多件实物,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一千零二十八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于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刚向新闻界介绍了部分展品。  狍皮服装已成绝响  踏进展览...
查看更多
马骨胡
2009.01.05
专题报道
 马骨胡   马骨胡是壮族、布依族拉弦乐器,因琴筒用马骨制成而得名。壮语称冉督,“冉”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制成的胡琴。故通常称之为马骨胡 或骨胡。壮语又称冉列、冉森。“列”、“森”兼有体积小、发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传说中一对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组成。    马骨胡的形制与奚琴类的乐器相似,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壮剧和布依戏等戏剧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
查看更多
论坛
 2008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 两腔三调:荡里姚摊仪式音乐唱腔的原生分类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解析孟凡玉《中国音乐学》2008-1畲族仪式音乐与盘瑶仪式音乐文化之比较蓝雪霏《中国音乐学》2008-1山东鼓吹乐的流派及其划分魏占河《中国音乐学》2008-1湘西“熟苗区”  傩腔与世俗音乐的整合唐志明《中国音乐学》2008-1富裕的贫困―浅析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邱怀生《中国音乐学》2008-1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次的多重内涵杨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家族竞争 激活安顺“跳神戏” 王学文/文  李思晋/摄         詹屯三国地戏队正在表演《马跳檀溪》          地戏文化浸染下的詹屯孩子          詹屯两堂地戏的“脸子”          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失魂落魄”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徽州文化保护高峰论坛”,目前正在黄山市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祁庆富在论坛上说,代代相传、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活态传承”。当前,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丢魂”,因而遭到破坏,是个普遍现象。    祁庆富指出,当前我们必须警惕的一些普遍现象是:一些地方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旗号...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怀化感受巫傩文化 看傩师表演绝技傩技:八十多岁老傩师表演铁锥穿身 (摄影 王振辉) 怀化是巫傩文化的主体地带    巫傩文化是古中地区的炎人族、神农氏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文化。史料记载,炎人是我国南方的远古先民,是一个庞大的氏族、部落。这个氏族活动范围宽广,图腾崇拜太阳鸟。太阳图腾、鸾鸟图腾是沅湘(即沅水、湘江流域)先民长期从事稻作农耕活动的产物,是傩文化的核心观念和形成标志。我国著名巫傩文化专家林河先生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令人信...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自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      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支持,逐步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规范和话语体系;二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对策,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是“记忆工程”和培养“接班人”,以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进一步科学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一定人类族群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是世代传续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蜡染:绽放中的艺术奇葩蜡染作品蜡染作品    似一汪清泉,在历史的长河中汩汩流淌了两千余年;若一朵性灵之花,经过一代代少数民族妇女的巧手培育,竞相绽放在雄奇峻秀的贵州高原上,并且以它那永不凋谢的生命图案,受到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与喜爱……    这些年,贵州蜡染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名气是越来越响了。凡到“多彩贵州”休闲观光的游人,领略过神奇风光与古朴原生态民族文化,收拾起悠闲宁静的心情即将离别这片真山真水之时,都要顺便捎上几块蜡染工艺品,或悉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文化香火难续 重庆启动救亡工程 “非遗”不能仅停在博物馆里,而应推动其产业开发,铜梁龙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巨建兵/摄)    近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重庆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是,《办法》明确规定了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