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9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十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35)
机构
(0)
政策
(22)
资讯
(437)
清单
(34)
资源
(53)
学术
(77)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曹兵武:物的意识形态化历程与文化遗产的价值问题
2021.08.23
论坛
【摘要】物,从自然之物成为人工之物,被纳入人的探索、认知、利用包括审美的范畴,和人结成不同层面的关系,成为食物、工具或者资源、环境乃至心灵寄托等,维持人之生存,延伸人之技能,拓展人之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物本身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断衍生新的功能、意义和价值,最终结成一张物人关系之网,并呈现今昔文化范畴中的物人关系,揭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实质。 【关键词】物;意识形态化;文化遗产;价值 一、脱胎于自然之物:人工制品的出现及...
查看更多
非遗帮扶,让“软实力”成东西部协作“硬支撑”
2021.08.23
专题报道
西藏拉孜堆谐。 新华社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2018年以来,在国家多部门的支持下,许多地区大力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传统工艺。截至去年6月,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超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生产性保护”的努力下,众多乡村特色文化资源...
查看更多
潘鲁生:关于文化遗产学建设的思考
2021.08.19
论坛
【摘要】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蕴含的文化知识、学术思想和生产生活经验需要中国特色的理论阐释。现有的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存在着学科间缺乏协同效应、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等问题,而文化复兴战略的实施和“交叉学科”门类的增设为文化遗产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利于逐步推动其成为交叉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并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文化遗产学的学术体系建设,应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超学科”学术研究,通过高校、行业与文博机构合作,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构建多元人...
查看更多
贵州非遗走出多维融合发展新路 技艺焕新生 乡村添活力
2021.08.18
专题报道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贵州苗族古瓢舞、赤水独竹漂、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等19个项目入列上榜,贵州非遗技艺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习空间。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益于良好的保护基础,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贵州非遗走出了多维融合的发展新路,为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
查看更多
非遗文化的休闲意义
2021.08.16
论坛
贵州的加榜梯田,不仅是当地民众生产的载体,而且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摄影:李韵/光明图片)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我国是最早、最积极参与和介入国际非遗保护事务的国家,也是进入世界非遗代表作数目最多的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它由我们的生活传承,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它包括了我们生命过程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包括了我们生存世界的我者与...
查看更多
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实践与理论探索——以《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为例
2021.08.11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关于建档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系列文件中都有表述。2004年,中国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国家立法的层面针对非遗的建档确立了实施主体、建档对象。随着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更多的行动主体加入,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中国唐卡...
查看更多
在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福建纪事
2021.08.02
专题报道
“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2021年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站就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观苍崖碧涧,眺层峦叠翠,研朱子理学,感慨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殷殷话语,重若千钧!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对福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以及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倾注了巨大心力—— 在厦门,主持编制《1...
查看更多
一图读懂《“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021.07.28
专题报道
编者按 2021年5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我们在通读、学习《规划》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规划》所提出的重点工作方向与主要任务,归纳、节选了部分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制作长图,力求快速、清晰地为您展现《规划》内容...
查看更多
西藏文化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2021.07.27
要闻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 这是22日下午,习近平在布达拉宫广场,同游客和当地群众亲切交流。 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西藏考察调研,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他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
查看更多
从抢救性保护到活态传承 广西非遗越来越“年轻”
2021.06.30
专题报道
在八桂大地,传统的艺术和技艺随处可见。它们宛若一首锦绣浪漫的诗篇,书写着流光溢彩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致力于发挥非遗的社会价值,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让古老的非遗“活”起来,更要“火”起来。 广西非遗工作实现新突破 壮人善织,多喜重彩。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织锦技艺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早在2006年,广西的壮族织锦技艺就与布洛陀、刘三姐...
查看更多
1
24
25
26
27
28
6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