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5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廿二   
搜索
专题报道
  “进了即墨地儿,踩了两脚泥儿,吃着地瓜干儿,听着柳腔戏儿。”在旧时,听一曲醉人的柳腔是即墨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而在新时期,凭借浓郁的乡情音韵、通俗的新老剧目,柳腔仍是活跃在即墨一带的文艺形式之一。柳腔一响,“针尖扎在指头上,枕头当成孩子抱”的现象今古皆然。   婉折声腔迷倒新老观众   “乾隆年间,即墨以西水旱、虫灾相继来袭,群众背井离乡,来即墨者甚多。因乞讨困难,便利用他们当地的小调,在乞讨时演唱。”即墨市柳腔艺术中心(即墨柳腔剧团)主任于正建介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古老技艺面对新困局   青海热贡地区的吾屯,现在成为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热点地区,这里以传承了近千年的佛教唐卡画技艺闻名于世。唐卡是藏传佛教修持以及传播的法门之一:画在布帛之上的神佛,在方寸间蕴含整个佛教的义理。诸神佛的形象、姿态、手印甚至法器,都有佛经上的依据。唐卡画师必须了解所有规范,也必须彻底遵守这些规范。   从前,吾屯的唐卡画师是“无名的造佛者”,他们凭借精湛的画技,在广大辽阔的藏区乃至东土与西域间穿行游走,既为家族赚取生活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卓舞被称为西藏地区的腰鼓舞,在西藏,卓舞大致分两个流派,一个日喀则,一个山南。多颇章卓舞正是山南地区卓舞的代表。他们所使用的腰鼓有两跟鼓槌,并且其舞蹈动作幅度相当大,韵律性极强。   祖辈相传的多颇章卓舞   桑耶寺以东30公里处,是山南地区乃东县多颇章乡,这里的卓舞拥有自己的名称——多颇章卓舞。卓舞这个被称为西藏腰鼓舞的舞蹈,遍布整个西藏,而追溯其起源,则是多颇章乡。   在乃东县,听说这一代的多颇章卓舞传承人扎西多布吉正在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蓝天白云、静谧如画的石桥长廊前,一条S形绕寨脚流过的南皋河清澈见底,两排苗族木式吊脚楼临河而建,在鹅卵石铺就的纸街巷道里,古法造纸作坊随处可见,用石桥纸制作的各色灯笼、彩色相框、艺术纸伞、书画用纸成为来往游客的选购“对象”。   地处中国西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以留存完好的苗族古法造纸技艺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全村现有250户村民,95%以上是苗族,村里大多数人都...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传统武术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它集修身、养生、攻击和防卫于一体,汲取传统道学、儒学和佛学等文化养分,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智慧和民族气质,形成了绚丽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理想。当前,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缺乏有效法律保护的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生存环境堪忧,大批有价值的武术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 演讲人简介: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著有《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程式句法研究》、《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合著)等多部著作和几十篇论文。     ■ 编者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新挑战...
查看更多
人物
西藏非遗传承人顿珠:挤制袅袅青烟中的藏文化 非遗传承人顿珠正在细心捆绑藏香。高加库 摄已经制作完工、捆绑整齐的藏香。高加库 摄  导读:  进入西藏的第一感受,除了高原反应,绚烂的颜色,就是无论是庙宇佛堂,还是百姓人家,都会若有若无地闻到一种特别的味道:似药非药,似香非香,没错,这就是藏香。在传统手工制作藏香历史中,尼木县吞巴村、堆龙德庆县、山南敏竹林寺被称为三大传统藏香生产地,而尼木县吞巴村生产藏香的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大的藏香原料生产基地。2008年6...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精神活化石 第三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京开幕    2014年5月17日上午10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与包商银行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精神活化石——第三届‘包商银行杯’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出席双年展开幕式的主办单位领导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
查看更多
论坛
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基于五指山市“三月三”的考察杨杰宏(纳西族)     黎族的口头传统遗留较为完整,体现出体系层次分明、口头与书面文本共存、不同地域间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特征,在现代性背景下呈现出展演化、复制化、再造化特点,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通过阶段。政府、学者、民众、企业等多元力量的有机整合是传承口头传统的决定性因素。  海南,一个热带、海岛、异域、旅游构成的文化符号。自1988年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来,它的动静一直引起国...
查看更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年基督教五旬节星期二,在卢森堡最古老的城镇埃希特纳赫(Echternach)的中世纪市中心会进行一场跳步游行(Iechternacher Sprangprëssioun)。1100年时就已有了关于游行的记录,其出现建立在对圣威利布罗德(Saint Willibrord)的崇拜基础之上。圣威利布罗德是一名修道士以及埃希特纳赫修道院的创始人,他因他的传教活动、他的善良以及治疗某些疾病的天赋受人敬仰。尽管由于游行中的异教元素遭到教会反对,但长期的禁令并没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