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4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35)
机构
(0)
政策
(22)
资讯
(437)
清单
(34)
资源
(53)
学术
(77)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有一双眼睛一生凝视茅台
2009.10.13
专题报道
有一双眼睛一生凝视茅台茅台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季克良 今时今日,作为存世的中国白酒“活化石”,人们在仰望茅台酿造的高度时,总会想起一个人,他45年潜心解读神秘茅台,演绎了一段与国酒的旷世情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季克良的悟与得 远观季克良,感觉似熟玉。 含蓄,隽永,典雅,深邃。 近谈,如此感觉更强烈。 在1个半小时的访谈中,看着他满头经岁月雕刻而成的银发,听着那来自光阴深处的故事,感悟他眼眸之中的智慧之光,时空仿佛...
查看更多
南京云锦申遗成功 要让普通百姓穿得起送得起
2009.10.12
专题报道
南京云锦申遗成功 要让普通百姓穿得起送得起 南京云锦2米多高的木织机 美丽的云锦 堪称南京云锦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红四合如意云纹地状花纱袍料 东方网10月6日消息:南京云锦走过了8年漫长申遗路,终于圆梦“世遗”!喜讯传来,“云锦国师”金文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天他盼了太久。 “申遗成功如何传承?”金...
查看更多
2009“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2009.10.12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
查看更多
西藏手工造纸发展调查:“绝技”逢春绿意浓
2009.09.30
专题报道
西藏手工造纸发展调查:“绝技”逢春绿意浓 藏纸的传说 清乾隆年间,曾做过湖南巡抚的查礼时至西藏,留有《藏纸诗》长句,诗中说“蜀纸逊豫章,工拙奚足尚……孰意黄教方,特出新奇样,臼捣柘皮浆,帘漾金精浪……质坚宛茧练,色白施浏亮。题句意固适,作画兴当畅。裁之可糊窗,缀之堪为帐。何异高丽楮,洋笺亦复让。”美言藏纸比蜀纸高出一筹,就连高丽纸也稍逊风骚。 “我小的时候曾经当过喇嘛,也在私家学堂里学习过,经文和习字都写在藏纸上,玩的风筝也是藏纸做的,我自己都会...
查看更多
滩头年画的故事
2009.09.29
专题报道
滩头年画的故事 历史渊源 自唐末发明木版印刷以后,民间年画运应而生,经宋、元两代的发展,至明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明末出现套印彩色年画,至清雍正、乾隆年间,以其不同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形成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为中心的两大流派,并逐步发展繁盛起来,达到极盛时期。据《邵阳地方志》记载:“元初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
130
7年)流行在江南一带的赵元帅像,就是邵阳滩头印的。”可见邵阳滩头年画的产生比其它地方要早。从滩头年画的《老鼠娶...
查看更多
多彩的中华文化(三)――人与服饰
2009.09.27
专题报道
多彩的中华文化(三)――人与服饰 追思祖先――霓裳华服的传说 少数民族大多有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在这种“溯源文化”的浸染下,“追忆祖先”成为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所要展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服饰图案的运用方面,或用五彩的经纬记住祖先艰苦跋涉的历程,以激励后人不忘祖业;或用抽象的图案来表达对标志为祖先的图腾的虔诚的膜拜,以此来凝聚拥有共同血缘的部落和族群。贵州苗绣苗族迁徙服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聚集区...
查看更多
论木卡姆文化现象
2009.09.23
论坛
论木卡姆文化现象陈铭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 在这个星球上的某个地方,我们叫它家乡 我们的祖先出生在那里 我们出生在那里 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出生在那里 于是,我们为它而歌唱、舞蹈 ――爱尔兰《大河之舞》解说词 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音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存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在寂寞中苦度...
查看更多
“中国蓝印花布展”在京拉开帷幕
2009.07.09
其他新闻
“中国蓝印花布展”在京拉开帷幕 7月8日,一位蓝印花布专家向到场观众介绍蓝印花布的有关知识。 当日,“中国蓝印花布展”在北京爱慕大厦爱仁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共展出100余件蓝印花布实物,并请技师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展示独特的蓝印花布魅力。蓝印花布已有
130
0多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源:新华社/作者:陈建力)(编辑:王铮)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民歌”保护初显成效
2009.06.12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民歌”保护初显成效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化局了解到,2008年以来,怒江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民歌”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怒江州文化局社文科科长管云东介绍,近两年来,怒江州重点开展了傈僳族民歌的整理保护工作。200...
查看更多
夹江竹纸面临衰落危机
2009.06.10
专题报道
夹江竹纸面临衰落危机 始于唐代的夹江手工造竹纸,在绵延
130
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曾被钦定为皇室和科考用纸,深受书画大师青睐。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文化部授予了夹江县“中国书画纸之乡”称号。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夹江竹纸正逐步走向衰落,如今甚至濒临失传。到底是什么令它难以发展?夹江竹纸出路何在?记者近日走进乐山市夹江县,试图找寻答案。 现状:现代槽户越来越少 杨占尧出身于夹江县马村乡金华村传...
查看更多
1
56
57
58
59
60
6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