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5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5115)
机构
(9)
政策
(363)
资讯
(10036)
清单
(1156)
资源
(1261)
学术
(1865)
百科
(0)
其他
(42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
2008.06.06
论坛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朝戈金 记者:近年来一直听到国际人文学术界大力宣传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主张。这个说法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您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又是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如何看待文化多样性问题成为热点? 朝戈金:学界和社会各界对“文明冲突论”和“新帝国”理论先后引起的轩然大波至今记忆犹新。其实,恰恰是这种...
查看更多
南通蓝印花布
2008.06.06
专题报道
南通蓝印花布 李绵璐先生在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调研考察 蓝印花布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却不多,南通的蓝印花布位列其中。南通蓝印花布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坚守和不断发展,使这门艺术没有像在其他一些地方那样,由于各种原因而时断时续甚至消失殆尽。 艺术馆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集收藏、研究、开发、生产、展示、经营为一体的民营艺术馆,由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于1997年创建。2002年,南通市政府投入500多万元修建新馆,以支...
查看更多
文化部灾后重建规划调研组抵四川指导工作
2008.06.05
其他新闻
文化部灾后重建规划调研组抵四川指导工作高度重视设施重建 积极开展文化服务安县县委书记王黎(右一)向周和平副部长(左一)汇报受损及灾后重建等情况。记者 赵 忱 摄 6月3日,文化部灾后重建规划调研组结束了在甘肃、陕西车行2000多公里的考察之后,于当日凌晨5时起身,告别古都西安,飞往连日来以悲情和温情打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四川。带着文化部党组对四川同胞、对四川文化系统的深切关怀,调研组即刻向德阳绵竹、绵阳安县等重灾区驶进。 绵竹是5·12大地震之后...
查看更多
专家建议将端午习俗与屈原故里联合申遗
2008.06.05
其他新闻
专家建议将端午习俗与屈原故里联合申遗端午节龙舟竞渡是南方水乡地区一年一度的盛事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 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6月8日)端午节将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民众终于拥有一个法定的闲暇时间,来继承与体味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学界知识分子们则对端午节再度展开追根溯源,思考其背后蕴含的人文价值。一些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端午,一方面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一方面仍可对端午节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 汨罗市屈原纪...
查看更多
四川将重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以茂县为核心
2008.06.05
其他新闻
四川将重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以茂县为核心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以茂县为核心,囊括北川、汶川、理县、平武、松潘等县……3日,(四川)省文化厅公布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重建方案》,保护区将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习俗、祭祀礼仪,体现羌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特点。 “5?12”汶川大地震使汶川羌族文化保护区遭受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最具羌族特色的建筑――碉楼和羌寨遭到破坏,理县桃坪羌寨3座著名古碉楼出现裂缝,楼尖部分垮塌;汶川县古老...
查看更多
绵竹受灾群众以特殊方式迎接端午节
2008.06.05
其他新闻
绵竹受灾群众以特殊方式迎接端午节 “抗震救灾需要‘爱心"来奉献,端午传统需要‘艾叶"来延续”,今天下午,成都市锦里古街的一份倡议书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8日就是端午节了,他们会将义卖粽子、艾叶等所得钱款捐献给灾区,并向灾区群众及时转送市民捐赠的粽子、咸蛋等食物,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虽然我们和灾区群众不住在一起,但我在祈福卡上写下了对他们的祝福,希望他们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家园。”来自成都市武侯区的刘先生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端午...
查看更多
“赛龙舟”“包粽子” 邮票上的端午节
2008.06.05
其他新闻
“赛龙舟”“包粽子” 邮票上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主要有吃粽子、避五毒、龙舟竞渡等。最早带有端午节内涵的邮票,应当是中国台湾于1967年的端午节发行的《中国诗人》邮票。邮票全套4枚。《中国诗人》邮票 资料图片 首套以“端午节”为名的邮票,是香港于1985年的端午节发行的《端午节》邮票一套4枚及小全张,以端午节标志性的龙舟竞渡为图,4枚邮票首尾相连,可组成一幅完整的龙舟图。2001年的端午节,中国香...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贵州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现状为例
2008.06.04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贵州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现状为例杨晓辉 贵州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包含了染绘、刺绣、编织、雕刻、陶艺、金属工艺等门类,其特色鲜明,风格突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手工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贵州原生文化形态保存较为完好,至今仍在许多地区继续发挥作用,对当地群众生活仍有较大的影响。面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是一个需要科学、慎重地对待的问题,也是当...
查看更多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2008.06.04
论坛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彭岚嘉 文化遗产观念的演进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过去的生活中产生、使用、经过历史汰洗留存到现在并且应该被传诸未来的一种共同财产。这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人类的文化感情、群体认同和民族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文化遗产的观念也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而演进变化着。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查看更多
需求不足 “老字号”手工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2008.06.04
其他新闻
需求不足 “老字号”手工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督导组日前在京调研。调查中,专家们发现,景泰蓝工艺、雕漆工艺、牙雕工艺等以非遗手工技艺项目为主要经营产品的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税收、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如何处理好市场和传承的关系,成为困扰这些“老字号”的共同问题。 税收过高 在北京,很多工序多、工艺复杂的手工技艺都需要由企业而非个人来传承。问题也由此产生,企业在传承时面临的问题要比个人复杂得多。在市场中生存下来成为企...
查看更多
1
1446
1447
1448
1449
1450
151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