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5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一   
搜索
专题报道
寻访门匾人家:古朴的门匾会消失吗?岁月就在这宁静从容中悄然逝去……“慎终追远”无时不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门匾见证着当地居民的甘苦生活。门匾人家有着童年美好的记忆。     对于老宅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源于童年的生活和记忆。    祖上在武昌城边传下一座清代老宅,父亲和他的6个姐弟在老宅里长大,那里也有我幸福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最爱卧听风吹雨,闲看檐下雨成帘。老屋里的天井、堂屋、木雕门、粉墙黛瓦、花格漏窗,斑驳的围墙,一如后院生长着的葡萄树,在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老北京过端午节 挂菖蒲插艾叶 端午节在老北京民俗中又称五月节,主要围绕弘扬善德和防疫健身而开展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祭神祭祖纪念先贤纪念先贤的代表首先是屈原,他是忠于国家的代表;东汉时的曹娥是孝顺父母的代表;文天祥是民族气节的代表;钟馗是主持正义的代表。北京文人有端午节到二闸三忠祠上香的传统,祠内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祠院宽敞,祠后有濯缨亭正临通惠河边。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昆剧艺术家为中国戏曲学院开昆曲班献计    中国戏曲学院日前邀请上海昆剧团团长郭宇、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计镇华、岳美缇、梁谷音、刘异龙、张铭荣以及北方昆曲剧院表、导演艺术家丛兆桓和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钮镖、沈世华、赵景勃等,为中国戏曲学院开设昆曲班献计献策。     上昆团长郭宇和曾担任过剧院团领导的蔡正仁、丛兆桓等人认为,上昆拥有一批阵容整齐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是得益于苏州昆曲传习所“传”字辈老艺人的精心传授。现在昆曲学员培养多是团带班,但剧团在日常工作中...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五大剧种奥运献艺    继“2008北京国际儿童戏剧季”之后,由国家大剧院主办的“2008中华戏曲演出季”将于6月20日开幕。演出将历时三个月、包含六大戏曲院团、八个戏曲剧目。届时,昆曲、川剧、黄梅戏、越剧、京剧五大剧种将轮番献艺。  据悉,拉开此次演出季帷幕的是《清风幽香送万里――海上昆曲名家演唱会》。据悉,演出季有老艺术家计镇华、刘异龙带来的经典昆曲剧目《十五贯》;有“昆曲王子”张军出演的新编剧目《一片桃花红》、以及浙昆团长林伟林领衔的昆曲武戏《公孙子...
查看更多
论坛
三百年天上人间重相见 ――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学术研讨会纪要       5月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学术研讨会。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4月30日至5月3日连续四个晚上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次演出是上海昆剧团团庆30周年暨昆曲《长生殿》诞辰320周年的纪念演出。此次整理,全本(四本)力图还原洪?N本原貌,保持该剧的历史形态。演出制作精良,表演精彩纷呈,掀起了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昔:一枚核雕贵过一只出口鲜鸡 今:原料难寻无人捧场濒临失传   核雕有多种款式,可根据榄核形状雕刻成船只和人像等。 适用于雕刻的乌榄核个头要大,这枚榄核体长5厘米多,是难得的好材料。 增城艺术家黄学文对核雕感情很深。     近日增城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尘封的幕后故事得以掀开   “能以径寸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韩国:不一样的端午节习俗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江陵市使这一民间节日成为了它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了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俗江陵端午祭拜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安确定首批非遗名录 小吃制作工艺上榜都城隍庙的这个舞台是民间文化的固守之所(来源:华商报)    昨天上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市首批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不少特色小吃制作工艺榜上有名。    昨天审议通过的33项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民俗9大类。    不少西安知名的小吃制作技艺也名列其中。如秦镇米皮、德懋恭水晶饼、德发长风味饺子、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南新密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为华夏史前文明寻找佐证    河南省新密市2日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程,由技术专家、文化骨干组成的普查小组已深入农村,走村串户,登记造册,收集资料。普查人员当天就发现了10多块5000多年前的陶片。    据了解,普查获取的资料加工整理后,将汇编成《新密非物质文化实录》,为研究中原文化乃至华夏史前文明提供有力的佐证。    河南省新密市溱洧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伏羲遗址30多处,黄帝遗迹60多处,夏朝...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蒙两国将联手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资料图片)蒙古族原生态“吾博”组合成员娜仁托娅在演唱蒙古族长调。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中蒙两国长调民歌保护联合田野调查专家会议于近日在呼和浩特市结束。两国专家将联合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今年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在蒙古国境内进行,明年在中国境内进行。    会议期间,中蒙两国通过了《中蒙联合开展长调民歌田野调查大纲》,签署了《中蒙联合开展长调民歌田野调查实施议定书》。为了支持即将开展的联合调查工作,中国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