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1 星期五 农历六月十七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5121)
机构
(9)
政策
(363)
资讯
(10042)
清单
(1156)
资源
(1261)
学术
(1865)
百科
(0)
其他
(42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麦西莱甫传承述论
2007.09.18
论坛
麦西莱甫传承述论 艾娣雅•买买提 一、为何探讨麦西莱甫 众所周知,新疆是块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最早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发生大规模的交汇、融合就发生在古称西域的这片土地上。西域文明留下了许多文化之谜有待于后人去解读;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框架内,这一地区自古又是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融的区域,因而传统文化蕴藏深厚,源远流长。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文...
查看更多
关于建立培养保护和管理人才机制的建议
2007.09.18
论坛
关于建立培养保护和管理人才机制的建议 蔡良玉 什么工作都要靠人来做。我们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也离不开人才的问题。 我想就建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才机制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提出建议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虽然我们对无形文化的保护工作并非现在才开始,而是建立在悠久的历史基础之上,并在解放后做了大量工作(如浩大的“十大集成志书工程”),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新开发现象
2007.09.18
论坛
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 新开发现象  ...
查看更多
两个民间美术研究机构落户天津大学
2007.09.17
其他新闻
两个民间美术研究机构落户天津大学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和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于9月16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 我国是民间美术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美术遗产极其丰富。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中,出现急速瓦解和消失的困境。由中国民协批准成立的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和中国木版年画基地将致力于民族民间美术遗产的抢救、整理、挖掘与弘扬,承担国家相关文化项目,培养有关研究人材,为我国...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进校园
2007.09.14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进校园 由天津美术学院和武强年画博物馆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进校园 中国木版年画系列展――武强年画博物馆藏年画精品展”于2007年9月5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年画研究和收藏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王树村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学者、年画研究专家薄松年先生,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王连海先生,天津民俗学家张仲先生、天津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画庄”第六代传人霍庆顺...
查看更多
民间传统手工艺,不能承受的轻视之痛
2007.09.13
其他新闻
民间传统手工艺,不能承受的轻视之痛 糖人、泥人、面塑、砖雕、刺绣――提及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想必人们对其并不陌生,但不可忽视的,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积淀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瑰宝如今大多只能存活于部分人的记忆中,它们正在不能承受的轻视之痛中淡出城市文明的视线。 民间传统手工艺正成为盲点 8月25日至31日,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欧亚卖场举行。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民间工艺品主展...
查看更多
蒙古族长调的尴尬:如今还能在哪里听到?
2007.09.13
其他新闻
蒙古族长调的尴尬:如今还能在哪里听到? 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口头文化。2005年,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虽然内蒙古正在积极做工作,目前蒙古族长调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却步履艰难,整体衰微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历史上长调民歌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通辽市科尔沁草原,原生态蒙古族长调民歌几乎听不到了;内蒙古从事长调演唱和研究的专业人员不足百人,随着长调老歌手的相...
查看更多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银川开幕
2007.09.12
其他新闻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银川开幕古族流传已久的传统舞蹈?D?D《顶碗舞》(左鸣远 摄)图为湖南梯玛调《毕兹卡的谷神歌》(左鸣远 摄) 静如浮雕、动若流云,如诗如画的草原文化浓缩在100分钟的表演中。昨晚,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在蒙古族原创音诗《草原传奇》豪放粗犷的乐声中拉开序幕。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300多名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带着25个少数民族曲艺精品参加展演。 蒙古族大型曲艺音诗 《草原传奇》是第一部综合了蒙古族诗歌、音乐、曲艺、舞蹈等多种艺...
查看更多
谁来传唱"二人台"?
2007.09.12
专题报道
谁来传唱“二人台”? 流传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二人台”,同东北“二人转”一样,源于民间。而“二人转”从乡间走向城市,“二人台”却面临无人传唱的困境。 一个人的奋斗 郝桂荣,现年40多岁,家中的生活水平同4年前相比,可以说从“小康”回到“温饱”。 “在没干‘二人台"前,我家的生活可以说是‘小康"水平,家中有一套3室1厅的房子。”郝桂荣告诉记者。4年前,他接手山西省阳高县二人台剧团,从此,他家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下降。 “当时,郝桂荣可以...
查看更多
民本思想与民族意识是传统评书的底色――与曲艺专家戴宏森一席谈
2007.09.11
论坛
“民本思想与民族意识是传统评书的底色”――与曲艺专家戴宏森一席谈 每天下午两点开书,听入了迷的老主顾们,都有一定的茶馆,天天按着时候准到。……在冬天的时候,屋里空气非常的热,叫炉子烤得脸蛋儿通红,一位一位都瞪着眼睛歪着头儿,瞅着说书的大老板,听个有来有去,谁都懒得动窝儿。――张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桥》 问:评书作为我国一门传统的曲艺形式,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从历史上看,传统评书兴起于什么时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戴宏森:类如今天评书的艺术起于唐,兴于...
查看更多
1
1474
1475
1476
1477
1478
151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