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0 星期四 农历六月十六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5121)
机构
(9)
政策
(363)
资讯
(10042)
清单
(1156)
资源
(1261)
学术
(1865)
百科
(0)
其他
(42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禅文化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7.09.04
其他新闻
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述方式――“禅文化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文化报(张小兰):8月的北京迎来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96岁华诞。为庆祝这位在禅文化领域造诣深厚的学术大家的生日,8月20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禅文化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首先放映了季羡林就“禅文化与和谐世界”的话题谈话的录像,继而宣读了任继愈给研讨会发来的书面发言...
查看更多
唐人街今昔谈:中华文化元素在海外的保留和延续
2007.09.04
其他新闻
唐人街今昔谈:中华文化元素在海外的保留和延续 中新网: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五千年的积淀赋予了中国文化巨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外张力,即使是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也会或多或少地保留和延续中华文化的元素,并给自己旅居的地方打上深深的烙印。唐人街就是一个明证。 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中国人的大批海外移民是在19世纪中叶,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开始的。这些移民主要来自广东和福建沿海,他们飘洋过海,在北美、澳洲、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安下了家,当...
查看更多
温家宝总理为苏州昆剧院题词
2007.09.03
其他新闻
姹紫嫣红牡丹开 良辰美景新秀来 温家宝总理为苏州昆剧院题词 温家宝总理为苏州昆剧院题词: 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 本报讯(记者 杨帆)“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久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写下的亲笔题词,在亲自题词的同时,温总理还亲笔来信,在信中对青春版《牡丹亭》开展的一系列海内外成功演出表示祝贺,并赞扬剧院多年来“为保护昆曲做了很好的工作,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使这一古老的剧种开了新生面”,殷...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2007.09.01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王文章 陈飞龙 国际社会从世界文化战略的高度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坚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战略的高度,详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成为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开的一项极具世界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
查看更多
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2007.08.31
其他新闻
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作为中国和蒙古国合作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工作的一部分,两国将于今年和明年进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联合田野调查。 为期两天的“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30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当日在会上表示,中蒙两国携手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蒙两国拟定的十年保护行动计划和具...
查看更多
昆剧:要活在舞台与生活中
2007.08.29
其他新闻
昆剧:要活在舞台与生活中 希望和忧思并存,这是日前在香港举行的“昆剧的现状与前瞻座谈会”上呈现的主题。这个由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的活动,邀请了全国六大昆剧团掌舵人与文化部官员,和香港的有关人士一起,面对面地交流了昆剧艺术的发展现状。 价值回归制作繁荣 从事昆剧演出事业50多年的小生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对现状感到乐观,“现在昆剧有了很大改变,大家都在奋发图强,争取找回昆剧的价值。”江苏省昆剧院的柯军说,剧院近几年在文化部领导下...
查看更多
“民间信仰”与文化
2007.08.28
论坛
“民间信仰”与文化田青 在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常常出现对某些与民间信仰有关的民俗活动是否应该保护的争论。一些人认为: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唯物主义,因此,对所有与宗教和信仰有关的文化,都应该斗争而不是保护。当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本身便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核心。 2001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演讲《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与前瞻 》中说:“宗教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对客观存在...
查看更多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2007.08.27
专题报道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薄松年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去年国务院已将其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其悠久的历史和蕴含的文化因素。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情结,它从萌始到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也形成多彩多姿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一 牵牛和织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从先秦时期就已将之拟人化。《诗经?小雅?大东》中已出现了对银河和牵牛、织女的简单描述...
查看更多
海南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08.25
其他新闻
海南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海南网8月25日电 据海南日报报道,日前,省政府同意“琼剧”等29个项目进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公布了名录。 这些项目是:民间文学(1项):琼侨歌谣;民间音乐(8项):海南八音器乐、黎族民歌、黎族传统器乐、海南军歌、临高“哩哩美”渔歌、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儋州山歌、崖州民歌;民间舞蹈(3项):黎族共同舞、海南苗族盘皇舞、黎族面具舞;传统戏剧(2项):琼剧、海南公仔戏;民间美术(3项):海南椰雕、龙塘...
查看更多
复兴民间文化不应是经济利益的博弈
2007.08.24
其他新闻
复兴民间文化不应是经济利益的博弈 8月19日(七夕节)刚刚过去,全国各地“七夕”文化节的数量之多,欲将牛郎织女传说“占为己有”的力度之大,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牛郎织女”真正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其发源地之争竟演变成了经济利益的博弈,南阳、西安和沂源都要引巨资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和“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其它地方也不甘落后。(《东方今报》2007年8月) 这么多地方在争“牛郎织女”的发源地,不能说是坏事。争夺发源地的冠名权,表明“牛...
查看更多
1
1476
1477
1478
1479
1480
151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