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8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一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花儿(二郎山花儿会)
2018.12.14
花儿(二郎山花儿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岷县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山区的交汇地带。二郎山位于岷县城南、千里岷山的起首处。二郎山...
查看更多
裕固族民歌
2018.12.14
裕固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裕固族使用的语言有两种,一种称“尧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同属该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关系密切;另一种称“安格尔”语,与同语族的蒙古语关系密切。 从裕固族的历史渊源和语言来看,其民歌与回鹘民歌和蒙古民歌有着同样的源流关系,歌词格律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此外还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共性。裕固族民歌依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
查看更多
紫阳民歌
2018.12.14
紫阳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紫阳县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的一种具有浓郁陕南地方色彩的民间歌曲。紫阳位于陕南中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谣的流传地主要就在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水上游,紫阳民歌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种种生活习俗的形成发展而逐渐成熟,于明清达到鼎盛。 紫阳民歌藏量极为丰富,所发现曲目总数已达5028首,编印成册的有828首,体裁包括号...
查看更多
傈僳族民歌
2018.12.14
傈僳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泸水县 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 “木刮”是傈僳族最重要、流传最广的民歌歌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聚居区。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刮类的歌、调一般冠以内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调)、其奔木刮(三弦调)等。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代表性歌唱内容如《创世纪》、《生产调》、《牧羊歌...
查看更多
傈僳族民歌
2018.12.14
傈僳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 “木刮”是傈僳族最重要、流传最广的民歌歌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聚居区。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刮类的歌、调一般冠以内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调)、其奔木刮(三弦调)等。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代表性歌唱内容如《创世纪》、《生产调...
查看更多
巴山背二歌
2018.12.14
巴山背二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巴中市 巴山背二歌系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人们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歌”,所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称,其表现形态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众人齐唱。 背二歌唱词以七言格律体为主,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衬词常用实词,调式为徵调式,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唱腔高亢悠扬,风格粗犷豪放,结束时为长吁短叹的一声甩腔,极具地域特色...
查看更多
石柱土家啰儿调
2018.12.14
石柱土家啰儿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在这里孕育、传唱的土家啰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行腔起伏流畅,易于掌握,便于传唱。其调式多为徵、羽、商调式,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歌曲调相同而词不同,颇有“竹枝词”遗风;有的歌词直白通俗...
查看更多
儋州调声
2018.12.14
儋州调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儋州市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儋州在汉武帝时为儋耳郡(前110),自古就有“歌海”的美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儋期间曾以“夷声彻夜不息”之句赞誉此地歌风之盛。1962年,田汉先生到儋州视察时称儋州调声为“南国乐坛的奇葩”。近期,儋州又因包括“调声”在内的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调声是“歌海”中最受群众喜爱的品种,是群众生活中不可或...
查看更多
崖州民歌
2018.12.14
崖州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根据老艺人的传说和对传统民歌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崖州民歌发祥地主要在古崖州的乐罗、黄流(今属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乐罗镇、黄流镇)一带乡村。崖州民歌自汉代开始不断生发、演化、丰富,至清代达于极盛,出现了大批的长篇歌册,目前收集到的已有七十多部约二百七十万字。 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其中的二十多部长篇抒情...
查看更多
崖州民歌
2018.12.14
崖州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由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成果可知,一万年前已有“三亚人”在这里生息。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黄流一带)。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格式影响的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当与寺庙中的念诵吟...
查看更多
1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