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管重点举措
要闻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夯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重点举措。 《通知》指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重要意义。《办法》是10多年...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全新改版上线
要闻
图1 上线海报 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提升网站传播效能,2018年6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ihchina.cn,以下简称“中国非遗网”)改版工作。经过数月策划与筹备,新版网站于2019年3月21日春分正式发布上线。 中国非遗网创建于2006年,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2019年度浙江省非遗重点工作会商活动在杭州举行
地方新闻
3月19日,2019年度浙江省非遗重点工作会商活动在杭州新世纪大酒店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各设区市非遗处长和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等30余人参加此次会商活动。会议由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主持。 上午,省文旅厅非遗处副调研员叶涛向与会同志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胡雁通报了2019年度浙江省非遗工作计划,并部署了全年的非遗保护工...
查看更多
乔晓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
论坛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乔晓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 纸,是人类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信息媒材,不同地区的文明在纸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2000 多年前的汉代已发明了成熟的造纸技术,并在后续的年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了中国本土纸文明形态的形成,这个形态包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木刻版画、剪纸、书法以及古典书籍的印刷...
查看更多
青海省新增108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地方新闻
近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汪巧银等108人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此,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增至317人。 此次公布的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涉及九大类98个非遗项目。申报人数和通过人数皆为历年之最,侧面反映出青海群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在逐步提高,非遗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据介绍,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深入研究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状况,采取多种...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文创共融”两岸高校文创论坛在台北举行
新闻动态
作为第三届黄公望两岸文创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之一,以“思木·创生”为主题的“非遗传承·文创共融”两岸高校文创论坛,23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 本次论坛由常熟市台办指导,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台湾三义木雕协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常熟市黄公望文化研究会、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艺术馆、黄公望东方红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顽石文创开发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上,台湾的大同大学副校长吴志富、岭东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王兆华、南华大学艺术与设计...
查看更多
非遗工作坊上海诞生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地方新闻
非遗工作坊在上海杨浦诞生,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许宁昌 摄 今后,江湾面花、京剧脸谱制作、麦秆画、微雕、杨浦社区布艺画、杨树浦大龙灯等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将在双休日走进非遗工坊,展示作品,与普通民众互动,把并教授技艺。 23日,非遗工作坊在上海杨浦诞生,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济大学的留学生们成为了杨浦非遗工艺...
查看更多
千年竹纸守护者: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人物
竹林叠翠、清泉淙淙,庄富泉的造纸厂就坐落于此。磨浆、抄纸、晒纸、裁剪、包装……一道道造纸工艺井然有序地运作着。看着眼前的一切,庄富泉却有些感慨,“现在富阳的造纸业已经大不如前,许多人都放弃了,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不能丢。” 庄富泉正在制作竹纸(摄影:彭晓霞) 64岁的庄富泉是浙江富阳人,其所谓的造纸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该技艺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唐五代时期中国出现竹纸始...
查看更多
非遗展示空间中的数字化应用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作为与传承同等重要的保护措施,近年来成为了传媒、教育、公益、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广泛参与的社会事项。其中,作为向公众阐释文化遗产、实现信息与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展示场所的兴建成为了非遗保护乃至传统文化振兴的一个热点。但是,“传统博物馆”模式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间的分歧由来已久,“远离真实”“固化遗产”等论点不绝于耳,特别是对于以维系生命力为保护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无形性、动态性、时空性等特征,决定了可视化媒介、体验性展项以及“虚...
查看更多
云南培养非遗保护网络人才
地方新闻
3月19日至21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联络员培训班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来自云南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非遗保护单位的17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提升基层非遗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的网络媒介素养,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打造成一个讲好云南非遗故事的新窗口,让普通百姓更多地了解云南丰富的非遗资源,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培训期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