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藏族唐卡(化隆唐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化隆唐卡是有300多年历史的藏族唐卡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乡等十多个乡镇,并辐射到青海河湟(宗喀)地区。 化隆唐卡在化隆地区的传承传播由来已久。自赛知寺第十一世白日光活佛推广唐卡以来,历届白日光活佛继承发扬,至第十四世白日光活佛更登•阿旺丹岱时期,唐卡绘制艺术走向鼎盛,最终形成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风格。 化隆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以绘画形式为主,突出唐卡的地域风格,同时延伸到壁画、雕塑、木刻、坛城、建筑...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又称“集成唐卡”,意为“用彩缎织物装裱式的卷轴画”。它采用刺绣、堆绣、绘画等多种手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藏族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由曲杨嘉措开创于17世纪的卫藏,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将绘画和刺绣结合于织锦唐卡中,讲究各色绸缎的选用配置,粗犷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做工精细、色彩鲜亮且不易褪色,具有传统唐卡的...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藏娘唐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娘唐卡,是源于通天河流域的一种藏族唐卡。它由印度佛学大师班钦·弥底迦纳创制于公元10世纪末,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主要分布范围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县、石渠县、德格县,西藏自治区等地。 因其流传区域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鲜受外界影响,藏娘唐卡历代画师严格遵循古老的度量和风格,作品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藏娘唐卡以悠久的历史、严格的度量经、饱满的色彩及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在唐卡艺术中独树一帜。在历代画师的不断完善和补...
查看更多
剪纸(太原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原剪纸是太原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以山西省太原市为核心分布区域。 太原剪纸以纸张为原料、剪刀为工具,用镂空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艺人对世界的感悟,常用于逢年过节、婚嫁迎娶、乔迁新居、过会赶集、生日满月和日常生活等民俗事项,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太原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 太原剪纸写实而不拘泥,夸张不荒诞,变形不失真,线条流畅,生动细腻,给人以含蓄自然之美,浓缩了太原古老文化艺术的魅力。其工艺特征较为复杂,包含画稿、拨样、搓捻子、订...
查看更多
剪纸(海伦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伦剪纸是流传于东北大地的一种民间艺术,发源于古代满族先民剪兽皮做饰物的古老习俗,现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内的城市乡村,并扩展到周边市县。 海伦剪纸其刀工卓绝,形成了古朴工细、浑厚博大、稚拙中见华丽、朴实中见情趣、细而不腻、刚中有柔的艺术风格。 海伦剪纸在继承传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创新发展,逐渐把写意的随意性体裁发展为以刻线为主体的装饰造型设计。它把平面层次镂空发展为体现焦点与散点透视关系的多层次空间画面;把平面纹样装饰发展为主体造型和镂空...
查看更多
剪纸(梅山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梅山剪纸是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梅山地区的传统剪纸艺术。梅山地处湖南中部偏北地区,是宋代以前少数民族向西南迁徙过程中的重要驿站,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兼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梅山文化。梅山剪纸历史悠久,清代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如今梅山剪纸集中分布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并辐射至周边县市。 梅山剪纸有剪花和锉花两种类型。其剪花风格稚拙淳朴,使用剪刀和当地土造红纸制作,一次能剪4—6层,作品以生活用品为主,包括鸡蛋花、门笺纸、双鹅婚庆窗花、盖碗花、寿诞花等。梅山剪纸作品因用...
查看更多
苏绣(常州乱针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常州乱针绣是中国苏绣的一个重要流派,1912年由杨守玉创制于江苏省常州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各地,尤其以常州市为代表,并流布至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社区。 常州乱针绣,一改“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传统平针刺绣手法,以素描和油画理念为主导,凭针作画,丝线达意,创造出纵横交错、长短并用的丝线绣面作品。其绣面,近看针法貌似紊乱,远看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杨守玉首创的《老人头像》《少女与天鹅》等常州乱针绣作品,曾经轰动华夏绣坛和画界。 一件完整常州...
查看更多
粤绣(珠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珠绣是粤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美术表现形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在明清时已广泛盛行于潮汕民间。其核心分布地区是粤东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其中以潮州最具历史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向汕尾、梅州、河源、广州、韶关等周边区域扩散。 珠绣是用针线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珠片、晶石、胶石等多种材料,在画布、纺织品、花布、人造革、真皮等不同材料上绣出生动立体、色彩绚丽的图案,用来描绘大自然的花、鸟、虫、鱼以及人、物、事的...
查看更多
苗绣(湘西苗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湘西苗绣是中国苗绣的杰出代表之一,是湘西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美术。其历史悠久,唐代史籍中已有苗族先民身穿装饰花鸟图案服装的记载。湘西苗绣现主要流布于湖南省湘西地区,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及湘西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流布区域。 湘西苗绣广泛应用于服装、围裙、鞋帽、头帕、手帕、挎包、背被、荷包、钱包、枕顶、帐帘、门帘等生活用品中,以充满幻想的装饰艺术风格,对比强烈的图纹设计配色和突显意念的各式图腾标徽为典型特征。其纹样绣法及板块因地域差别而有差异,分...
查看更多
苗绣(松桃苗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松桃苗绣,是流传于贵州省松桃县一带的苗族传统刺绣艺术。其历史久远,在汉代典籍中已有记载,现以贵州省松桃县为核心流布区域,并辐射至周边的苗族村寨。 松桃苗绣以苗族自制手工布料为底,采用多种针法将丝线颜色自由搭配,绣织成各种图案和花样纹理,从而达成视觉上的多维空间效应。其题材丰富,取材灵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生活趣事以及花鸟虫鱼、日月山川皆可入绣,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松桃苗绣构图美观奇绝,夸张浪漫,写实亦写意,着重传神达意,凸显事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